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类型研究——以遵义市为例

何谋军  
【摘要】: 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生态资源,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十分突出,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与相对落后的经济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遵义市为例,在按照一定的原则构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赋权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应用变异系数的概念建立计算模型,来研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并给出协调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进行结果分析。最后提出促进贵州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建议。其研究成果将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对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向前;;开展生态工程研究保持生态经济良性循环[J];河南科技;1987年01期
2 郭建钦;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3 康俊;;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关于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4 黄毅坚,杜琦,王小奉;近年福建沿海的赤潮灾害[J];自然灾害学报;1993年01期
5 张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3年01期
6 杨汉东,蔡述明;洪湖生态环境的化学结构[J];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7 刘先银;中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J];国土绿化;1995年05期
8 毛文永;生态环境与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J];环境导报;1996年05期
9 薛玲,沈智;中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基本问题探讨[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10 中原;世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J];国际市场;1997年10期
11 齐凌志;;昔日白河变黑河[J];河南省情与统计;1998年08期
12 陶俊唐;西部大开发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3 赵一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东北水利水电;2001年05期
14 王克勤,赵璟;西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重建[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1期
15 张恒斌;;变噪音为音乐[J];科学之友;2001年08期
16 夏宁;;盐碱地城区生态环境建设[J];园林科技信息;2001年S1期
17 黄立君,蔡群,王洪俊;中国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跨越式发展[J];吉林林业科技;2002年01期
18 赵子平;浅论干旱对白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水利;2002年02期
19 王克群;;略论建设生态型城市[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20 黎进荣;;湛化排污口外滩涂生态环境修复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润全;高建国;李云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2 梁福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淑英;高永胜;叶碎高;郑加才;;合理水面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初探[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树彬;王清;郭秀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5 孙小霞;胡祥青;冯晓晖;刘辉文;;景德镇陶瓷工业窑炉的变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6 陈志斌;;现金流内部控制:生态环境视角与风险防范导向[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李宗领;;退耕还林修复生态环境创新模式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李运海;;铁路发展低碳经济至关重要的基础是环境保护[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许景峰;丁小中;;走出建筑设计中节能与生态的误区[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毕宝德;;城乡土地开发与生态系统建设[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海量;流域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宋文东;红树植物红海榄系列化学组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6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7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基础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堂;福建省林地针叶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熙巍;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趋势的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军;铜陵相思河流域采矿活动中重金属的迁移和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汪瀚;合肥市城区人口承载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林茂昌;基于RS和GIS的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立新;基于RS与GIS的天山北麓生态环境演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何洲娥;社会团体参与公共决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杨孝志;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鲁迪;人为干扰下的生态补偿[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舒展;扎龙湿地生态环境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燕;北京金融生态为何没有拿到高分[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2 张旭东;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四方面内容[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谢龙智 赵琳 刘圆圆;追求人居与生态环境的和谐[N];贵阳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智;央行致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N];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郝晓明 余佩函;迈过水电的生态“门槛”[N];凉山日报(汉);2005年
6 伍旭川;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全四清 牛卫国 白洁;弱势金融地位掣肘中部崛起[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毕美家;发展现代农业保护巢湖生态环境[N];安徽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云辉;玛纳斯大力改善塔西河谷生态环境[N];昌吉日报;2007年
10 石家义 杨安丽 本报记者 李枝宏;优化生态环境 书写和谐大连[N];大连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