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研究

龚雅莉  
【摘要】: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进行资产化研究,目的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这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在批判“资源无价论”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展开论述。在分析了旅游资源市场价值和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区别与联系之后,提出了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广义与侠义的定义,并构建了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和旅游资源资产化的方法系统。之后,本文针对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进行了资产化研究,在对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它的价值特点和价值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它资产化的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然后利用一般模式对安顺龙宫进行了资产化的实证研究。最后,本文在阐述了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涵、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模式,以期为科学地管理旅游资源提供参考。 通过对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的研究,可以为今后旅游资源的有偿转让、开发经营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可以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旅游资源价值观,让人们认识到不管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不管它是否开发出来,它本身都是有价值的。要想让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利用,让现存的管理问题得到解决,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资源资产化管理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敖荣军,黄艳;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04期
2 龚雅莉;;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5期
3 花明;杜书瑞;徐步朝;;地质遗迹类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制度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魏远竹,林宇;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政府宏观调控[J];林业经济问题;2002年05期
5 张建标;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方法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3年02期
6 汪云甲;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问题研究[J];煤炭学报;1998年05期
7 魏远竹,任恒祺,张春霞;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1年10期
8 于英卓,戴桂林;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02年11期
9 傅向阳;;基于产权理论的草原旅游资源经营方式初探——以内蒙古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8期
10 连民杰,马毅敏;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初探[J];金属矿山;2000年02期
11 何承耕;评资产化与资源化管理[J];生态经济;2002年06期
12 吴天平,肖中琪;实行股份制,对天然林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J];新疆林业;2005年02期
13 张方明,肖明弟;关于国有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国有资产管理;1994年04期
14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阶段总结经验交流会会议综述[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1年05期
15 王艳波,陈宝森;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应遵循的几项原则[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2年03期
16 鹿爱莉,张华;议矿产资源的资产化与资源化管理[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年05期
17 吕雁琴,李旭东;资产化管理: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然选择[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8 师守祥;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9 杨生德,张素平;矿产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初探[J];国有资产研究;1999年01期
20 魏远竹,林宇;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林业法制建设[J];林业经济问题;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宏;;淮扬菜文化与淮安旅游发展[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耀星;;浅议我国东西部旅游合作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3 朱竑;;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的构建——兼论同一区域同质旅游资源的开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董和金;;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与保护[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利民;;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董照辉;;舒适性资源相关理论的探讨[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7 陈建勤;;扬州旅游资源评介与开发刍议[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胡同庆;;关于开发库车地区旅游资源的几个问题[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王媚;;云台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利民;;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叶浪;旅游资源经营权论[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联兵;宁夏旅游主体功能分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李相沄;中国绿色旅游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雅莉;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资产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2 樊鸿瑜;地质遗迹类旅游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初探[D];湖南大学;2006年
3 黄爱琴;武当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源甫;旅游资源——导游词翻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5 张先智;旅游区经营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黄建宁;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崔阳;论延边旅游业的发展潜力[D];延边大学;2000年
8 杜芳娟;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9 廖婧琳;喀斯特洞穴文化体系构建及旅游开发价值评价[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晓文;合肥市“十一五”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锡国;山东进入旅游大省行列[N];华东旅游报;2005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局副局长、研究员 岳颁东;提升旅游资源的多重价值[N];阿克苏日报;2007年
3 干江东 孙晓蓉;日本旅行商考察青岩古镇[N];贵州日报;2006年
4 通讯员 杜贵斌陈常领;嘉祥创新思路用活旅游资源[N];济宁日报;2008年
5 玉涛;大庆入选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徐英梅;香巴拉并不遥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7 记者 徐英梅;香巴拉并不遥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晖 本报通讯员 郭文强;红色旅游资源亟须“关爱”[N];河南日报;2005年
9 记者 林虹;开发旅游商品 发掘旅游资源[N];嘉兴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黄亚明 实习生 张旭龙;依托旅游资源 打造文化品牌[N];安阳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