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族工作实践研究
【摘要】:民族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尤其是在体制变迁、经济态势和国家战略的多重影响下,社会人口开始大规模、跨区域地流动。少数民族同胞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在自由开放的市场中“迁徙”,城市中拥有近乎三千万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这部分群体如何在城市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得到更好的服务和管理,是我国民族工作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城市民族工作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在梳理城市民族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对贵阳市、昆明市、重庆市、广州市、济南市五个城市的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展开调研,提炼总结五大城市民族工作的特色经验,并论证五种经验之间的关系,提出当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对策。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讲述了选题缘由、研究城市民族工作实践的科学价值、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近三十年关于城市民族工作学术研究的评述。近十年,金炳镐、彭谦、余梓东、青觉、严庆、郑信哲、刘吉昌、许宪隆等人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研究成果丰硕,也有如方堃、朴光星、林钧昌、徐欣顺、姜淑容等新一代学者贡献突出。本文只是对城市民族工作实践中的模式、经验、做法等进行价值提炼罢了,旨在为城市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一些共性参考,是为初心。第一章主要围绕“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展开讨论,即定义为城市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场域。梳理城市民族工作的具体内容,论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时代意义,即“为什么要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在前人对城市民族工作特征的研究中,增加分析了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的一些新特点。第二章主要探讨城市民族工作的历史发展。众所周知,近三十年我国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流动活跃,民族问题的发生场域随之变迁,由民族地区发展到东部中部地区、由乡村社会增加至城市社会。这一空间位置的演变,并不是单线的由西向东转移,而是多点式的在全国各地城镇“进化”。我国的城市民族工作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条例法规和理论共识。第三章,中国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经验做法,便是对我国几个典型的城市“怎么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做出阐释。将城市的具体做法提炼为经验模式,并讨论几种做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文章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新时期“城市民族工作怎么做?”的几点价值判断。我国的城市民族工作过去存在着“职能部门之间协作缺位”“物质发展与精神建构脱节”“民生供给困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准备不足”等问题。且在新发展时期面临着一些诸如“他国少数族裔的生存要求”“利用民族因素无理取闹的倾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挑战,以及提升我国城市民族事物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