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在彝族习俗中的社会功能分析
【摘要】:人类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文化作为人们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所为,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正是一定人们共同体在特殊的实践活动中,才形成了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而这些相对稳定的文化特点则成为了人们共同体的区别。这些文化渗透,体现在人们共同体每个成员的社会生活中,对整个民族社会的运行产生着影响。然而,当全球化、现代化的力量以势不可挡之势进入我们的视野和生活,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规避这两股强力量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之间的差异正逐渐变得模糊,不同群体获取价值与意义的来源也逐渐趋同,在这种趋同化的前提下,其主体性也在变迁过程中逐渐消解。
本文是在此背景下试图以苦荞作为切入点,以马林诺斯基的功能理论作为指导,探讨苦荞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彝族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透过分析苦荞的社会功能来解剖彝族静态和动态的社会形态,寻求研究彝族的一种新视角,并为社会学研究注入新的血液。主要研究思路如下:第一,苦荞作为植物在彝族社会中的作用?第二,苦荞从生物转换为文化符号后,作为一种历史记忆的元素,在彝族社会中又发挥着怎样的功能?第三,从全球化背景下来看,苦荞社会功能的发挥又面临着怎样的现实问题和客观挑战?最后,这样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对了解其他民族有何意义?
|
|
|
|
1 |
闫斐艳;李玉英;崔晓东;王转花;;苦荞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
2 |
王雅臣;王明力;陆雅丽;郑君花;;苦荞麦麸复合饮料的研究[A];管产学研助推食品安全重庆高峰论坛——2011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3 |
李国柱;申慧芳;;辐射诱变选育苦荞高黄酮突变体的研究[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
4 |
王敏;魏益民;高锦明;蒋爱民;肖海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中的芦丁和槲皮素[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5 |
陈尚钘;王宗德;陈宏伟;邱业先;;添加锌素营养液对培养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6 |
李海平;李灵芝;郑少文;邢国明;;硼、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
7 |
李海平;李灵芝;黄中奎;邢国明;;锰、锌对苦荞芽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
8 |
秦莹;;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
9 |
孟慧英;;彝族的苏尼与毕摩[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
10 |
;后记[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