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从我国电化教育名称和学术内涵正式确立算起,我国教育技术学产生至今已有76年历史。经过七十六年的发展我国教育技术学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当前,尽管借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机遇,现代教育技术学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但以此同时,其学科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不可回避的、必须回答的、尚未解决的、一直未达成共识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学科的名称、定位、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理论体系等问题。
作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奠基人和领军人物,南国农先生对于开展上述这些问题的研究一直深表关切。他曾多次撰文指出上述问题的研究是电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大事。目前,就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而言,大多数学者是将这些问题做相对单独地研究,而且研究结论尚未取得共识。我们认为必须把这些问题相互联系起来,才能更加深入进行研究。特别是应该把学科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理论体系这三个问题紧密地相连在一起进行研究。因此,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本研究把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理论体系这三个问题放在一起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
本研究依序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研究,并获得相应的研究结论:
1、论文从我国教育技术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这两方面的分析入手,结合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的分析,得到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的研究结论。
2、接着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提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是知识掌握的观点。
3、在此基础上从逻辑起点开始逻辑推演出教育技术学特有的概念和事物,分析得出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组成包括基础理论和技术理论两部分。其中,基础理论包括信息化教学理论、教学传播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技术理论包括教学设计理论、信息化环境建设理论、数字化资源建设理论。
4、最后借鉴钱学森先生提出“三个层次一座桥梁”的学科一般框架思想,初步探索确定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