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

张媚玲  
【摘要】:本文力图站在“民族性”的原则立场之上,以“全球化”和“近代化”的史观,对近代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关系中的重中之重——政治关系进行梳理和探讨。近代西南边疆正处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向世界殖民主义扩张,从而导致西南边疆近代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背景之下。西南边疆民族的政治关系从古代向近代的延伸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随着西南边疆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民族政治关系中随之也增加了西南边疆各民族与英、法帝国主义列强为主体的中外民族之间的关系内容,以及所激发出来的国家意识和与之相伴的中华民族意识。 西南边疆近代民族政治关系具有层次多而内容复杂的特点,本文拟将以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以及西南边疆民族地方势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作为探讨近代西南边疆民族政治关系的框架,把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和近代民族国家认同意识的觉醒与激活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关系领域问题呈现框架内的主体内容。具体而言,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在世界近代化的历史背景下,探讨和研究在英、法殖民主义者侵略包围下,西南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形成过程。由边疆危机、民族危机所激发的西南边疆中华民族凝聚力如何形成与发展。 第二,探讨近代中国在面临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之际,传统民族观、地理观转型过程中,西南边疆各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这一对矛盾对立关系中,中华民族凝聚力在外在压力的作用下,中华民族认同的激活和觉醒。另一方面,选择从联动着西南边疆上下各阶层、各民族的教案入手,从几者之间的综合关系作用于各民族有关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和国家意识的形成,呈现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及封建政府三者之间又一视角下的关系。 第三,从近代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探讨二者之间的政治关系及政治关系中所激发的西南边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当西南边疆在近代凸现出其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关乎民族国家命运的危急时刻,清中央政府及其之后的民国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治边保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末对川滇藏边区的改流及其一系列的新政措施对于当地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为核心的民族关系的考察。 第四,探讨和研究近代化条件下西南边疆民族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清末和辛亥革命以后,中央政府衰败,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权力都日渐削弱,使西南边疆民族上层有了扩张的空间,在部分地方民族上层中出现了自立倾向。一方面,考察西藏地方、中央政府与英帝国主义分裂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以云南、广西两个产生了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地方势力集团作为重点,考察西南边疆民族地方势力集团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其中,又以辛亥革命以后包括西南边疆各省在内兴起的“联省自治”主张与根源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式的民族国家构建道路的博弈之争作为关注的要点,探讨两种民族国家观在不同的话语权下的出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维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和发展趋向[J];今日民族;1996年06期
2 霍俊瑞;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J];前沿;1999年12期
3 吴群;;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农淑英;;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J];攀登;2005年06期
6 杨巍;孟楠;;多民族社区中民族关系的调适[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沈其荣;论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J];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06期
8 卢红飚;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9 蒋立松;略论西南民族关系的三重结构[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10 刘莉;;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及其调适研究——以社会资本为视角[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11 胡炳章;;湘西地区民族关系发展流程略论——湘西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研究之一[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2 刘相涛;冯雪;周煜;罗兢雅;;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与构建广西和谐社会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13 丁龙召;对恩格斯一个著名论断的评析─—兼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关系[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4 王希恩;深刻理解“和谐”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15 关桂霞;;构建青海和谐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16 吕永红;刘闽;高永辉;;社会资本在民族关系调适过程中的功能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7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8 冉红芳;;略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凝聚力[J];世纪桥;2007年05期
19 阿迪力·买买提;;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与民族关系的调整研究[J];民族论坛;2008年03期
20 陈丽;;处理好民族关系 构建和谐新疆[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2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3 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民族关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樊大新;穆殿春;;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崔成男;尹金山;方昌国;;西部大开发:解决民族关系深层问题的有效途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彭谦;张林;赵龙淑;;学习董必武民族法制思想构建和谐社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媚玲;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8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陈立明;藏门珞民族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其力木格;扎赉特旗蒙古族汉族通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赵琴;德昂族民族关系研究(1949~2009)[D];云南大学;2010年
8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刘吉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张思民;防止我国民族冲突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轩;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关键一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忠洪 通讯员 石凌广 杨志军;17.2万各族群众就是一家人[N];桂林日报;2008年
3 整理 王甜;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徐世澄;玻利维亚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中)[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6 记者 马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N];华兴时报;2010年
7 铁木尔(作者为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N];光明日报;2009年
9 侯聚萍 侯志华;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N];中国民族报;2007年
10 许世昌 张修建;菏泽市政协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联合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