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正宗”谱系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山水绘画源远流长,自古就被视为中国人文精神的载体,时至今日山水绘画之笔法、墨法、章法的研究已臻成熟。但无论何时,在学习中国山水画及其创作的过程中,还是要基于对古代绘画技法研究的积累。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画景不如看画”,后人延续“看画不如看景”。仿古再变古,秉循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将眼睛看到的自然物象,通过心灵结构的划分、理解、融和后再呈现在纸上,形成一种新的绘画表现形式,也是每一位学画者都要经历的过程。本文研究的清初画家王时敏,被清朝统治者视为“画坛正宗”,他的绘画影响了清朝近二百年的历史,清末西学东渐风潮影响,其画风一度被认为束缚了画者的思想,而被世人所摒弃;但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王时敏作为一名画者,在清初山水绘画史上依然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其绘画技法的精炼对当下我们绘画的学习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现代的绘画风格多样,画家即兴创作比比皆是,市场价值良莠不齐,如何评判画的价值,更是众说纷纭。在这么浮躁的环境下,从古人的画学思想、绘画技法里探求因果,则是学习研究中国山水绘画的一条正确路径。“问君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源头做起,探究王时敏其画的来龙去脉,怎样从实际出发结合我的创作——“吐故纳新”,是这篇论文的研究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介绍清代王时敏的艺术人生和“正宗”的形成及原因;第二部分介绍王时敏的画学思想及绘画技法对我绘画风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