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教育实验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可以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05方案”和“15方案”提出,把心理学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这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依据。“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高校“思政课”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本文以云南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借鉴和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探讨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之中对教学实效性产生哪些影响,影响的结果如何。经过实证研究与分析,发现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之中能够提高“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体表现在课堂氛围的积极变化、教学满意度的提高以及学习效果的增强,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其政治价值观认同。研究的结论表明,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高校“思政课”中可以有效的影响教学实效性。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一方面是通过改变课堂氛围,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而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通过积极教育、正向引导来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度,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认同。因此,积极心理学是可以而且应该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之中的。在“思政课”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要遵循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用积极教育来培养和影响学生,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