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葡甘聚糖/Ⅱ型胶原/壳聚糖三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于烧伤、静脉曲张、血管炎、皮肤癌等引起的溃疡以及急性创伤导致的皮肤缺损,常常由于缺乏可移植的自体皮片而使创面修复困难,虽然目前有自体皮移植、异体皮移植等诸多方法,但都不能满足需要,且存在一定局限性,故研究开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在植入体内后可以自行生物降解的、可用于器官和软、硬组织的重建与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成为必然。
针对目前研究应用于组织工程皮肤高分子薄膜的吸湿性和透水性差的问题,特此提出制备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 ac Glucomannan,KGM)为基的共混膜。KGM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产生的天然高分子物质,是一种具有良好成膜性并易降解的材料,成膜后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但却不具备生物相容性;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 COLⅡ)是人体和脊椎动物体现韧性的主要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但存在力学性能差,降解快等缺陷;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成膜性好及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却很难降解。三者单独使用时都具有不同的缺陷,难以满足组织工程对生物材料性能的要求,故本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KGM.COLⅡ.CS为主要原料来制备三相复合材料,从而以弥补三者各自使用的不足。
本论文中以KGM.COLⅡ.CS为主要原料,甘油、36%乙酸等为辅料,通过正交设计制定了三相复合膜的正交设计方案L9(34),采用溶液共混法来制备KGM/COLⅡ/CS三相复合膜,以共混膜的力学性能的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及膜的表面性能的膜厚和吸水率作为综合考核指标,从而订出最佳原料配比:KGM为1.0000g.COLⅡ为0.6000g、CS为0.5000g、甘油0.200ml、36%乙酸0.500ml、蒸馏水1 OO.00ml来制备该膜。
最佳KGM/COLⅡ/CS三项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86.3MPa,断裂伸长率为8.8%,膜厚为0.124mm,吸水率可达700%,这样能够减少共混皮肤膜的积液、防止细菌繁殖。KGM/COLⅡ/CS共混皮肤膜具有较好的水蒸气透过系数,达到了2.49g.mil/day,m~2.Pa;通过XRD分析,材料共混后,CS脱除了特征基团-乙酰基,KGM.COLⅡ影响了CS的结晶性能,故共混皮肤膜呈现无定形状态。由FT-IR分析可得KGM/COLⅡ/CS共混皮肤膜中三者单相的一级结构均无改变,但之间有强烈的氢键作用;KGM中乙酰基大量被脱除,且羟基也发生改变;CS的脱乙酰度也较高。由KGM/COLⅡ/CS共混皮肤膜的透光率(50%)和干态显微形貌、湿态SEM电镜综合分析可反映出三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且成膜性能也很优异。KGM/COLⅡ/CS共混皮肤膜体外模拟降解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共混皮肤膜的体外降解周期为6周左右,与人体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时间4-5周较符合。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人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试验证明了KGM/COLⅡ/CS共混皮肤膜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及相容性,并用体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动物实验和人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了细胞的肌肉反应,以上实验均证明该材料可以作为可推广的皮肤支架工程材料的医学应用。
|
|
|
|
1 |
李沁华;皮肤组织工程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4期 |
2 |
;皮肤组织工程与难愈性创面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年01期 |
3 |
石桂欣,王身国,贝建中,夏照帆,肖仕初,刘旺;皮肤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的构筑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
4 |
李刚
,夏照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
5 |
刘杰,王德文,徐龙河,崔雪梅,陈浩宇,谷庆阳,张燕;人表皮细胞分离培养最佳条件的选择[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2年03期 |
6 |
武日东;唐庆;;合成及天然支架材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2期 |
7 |
;中国首例皮肤组织工程产品的产业化发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24期 |
8 |
李向军;肖铁朋;任贵云;董福生;;胎儿颌面部皮肤透明质酸的含量分析(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5期 |
9 |
刘旺,陈玉林,郁京宁;皮肤组织工程发展及展望[J];现代康复;2001年04期 |
10 |
刘杰,王德文,彭瑞云;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现代康复;2001年16期 |
11 |
肖仕初;朱世辉;夏照帆;王广庆;王永胜;刘志国;;含转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人表皮细胞复合皮的构建与移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2 |
刘杰,王德文,崔雪梅;表皮细胞培养最佳条件的探索[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4期 |
13 |
陈凡凡;;流式细胞技术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
14 |
刘杰,王德文;创伤后皮肤缺损覆盖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年03期 |
15 |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肖仕初博士[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5期 |
16 |
马骁;金增强;杨文峰;石卫青;杨志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儿童复杂瘢痕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12期 |
17 |
耿中利;董祥林;马斌林;;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在人皮肤增生性瘢痕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02期 |
18 |
何玲;于波;王慧丽;李青;吕品;;甲壳素/壳聚糖生物抗菌敷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8期 |
19 |
刘杰,吴小红,崔雪梅,王德文,谷庆阳,张燕,徐龙河,杨颖颙,于淑贤;人工表皮构建及其结构的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年04期 |
20 |
刘玲蓉,张立海,马东瑞,张其清;胶原凝胶真皮构建及其性质测定[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