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嗅觉系统研究

魏亚飞  
【摘要】:嗅觉模拟技术是研究如何模仿生物嗅觉的一门学问。嗅觉模拟装置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出现,但该技术在最近10余年才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用于食品分析、香精香料的质量鉴别、环境检测、医疗卫生等方面。 本文从生物嗅觉系统出发,分析了机器嗅觉系统的生物学基础,阐明了生物嗅觉系统和机器嗅觉系统的联系。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气敏传感器及气敏传感器阵列,信号预处理,常用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及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做了具体介绍。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由气敏传感器阵列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机器嗅觉系统,并使用该系统设计了通过卷烟香气识别进行卷烟种类鉴别的实验。 系统的硬件部分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由传感器阵列、采样电路、单片机及外围扩展电路、传感器加热控制电路和主机(PC机)等几部分构成。传感器阵列可把气体气味转换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电信号;单片机通过RS232标准串行接口与主机相连,把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PC机;主机还可以控制传感器的加热及采样,并能实时采集与显示采样数据,对采样数据进行存储、处理。 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单片机软件与PC机应用软件,单片机软件用汇编语言实现,完成单片机系统的控制、I/O操作、通信等功能。应用系统软件由Visual Basic6.0与Matlab混合编程来实现。VB易于快速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Matlab提供人工神经网络工具箱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设计、学习、训练和仿真。两者相结合,提高了系统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使用更方便。 为了验证所设计的机器嗅觉系统的应用特性,选取了三种卷烟,使用机器嗅觉系统对其进行定性分析,观察系统经过一定规模的样本训练后能否对未知卷烟样本做出正确鉴别。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对不同品牌的卷烟香气进行识别,从而鉴别出卷烟的种类。 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还比较了不同预处理算法对系统识别性能的影响,并对系统神经网络识别模块的结构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提高机器嗅觉系统的训练速度和识别能力奠定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志华,余萍,肖定全;半导体陶瓷型薄膜气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4年01期
2 贾金玲;化学气体信号的实时检测及处理[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3 田敬民;场效应气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8年10期
4 宿元斌;;用非加热式气敏传感器的有毒气体报警器[J];电子制作;2006年07期
5 林海安,吴冲若;气敏传感器集成化的研究[J];微细加工技术;1993年01期
6 周晓华,徐毓龙,曹全喜;CuO-SnO_2半导体陶瓷气敏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1995年01期
7 江妙瑞;M.T.Weller;全志敏;;亚硝酸钠沸石NO_2气敏传感器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1995年01期
8 ;一种适合于电容式气敏传感器的加热膜[J];传感器技术;1994年01期
9 高国伟;气敏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1996年03期
10 王彩君,吴兴惠,张硕,王毓德;气敏传感器线性化电路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1996年04期
11 刘笃仁,徐毓龙;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应用:微结构气敏传感器[J];测控技术;2000年03期
12 孙慧,丁喜波,郭建英,孙凯;具有语言功能的气敏传感器测试系统[J];传感器世界;2003年12期
13 徐红燕,刘秀琳,崔得良,李梅,王琪珑,蒋民华;利用纳米ZnO粉制备厚膜气敏传感器的研究[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5年02期
14 李天池 ,王健 ,秦廷镐;气敏传感器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5年06期
15 曲伟峰,孙惠明,唐省吾,李可为;晶振子型气敏传感器及其作用的数理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1989年04期
16 王彩君,李艳丰,黄惠珍;多功能转换器在气敏传感器线性化电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6年08期
17 陈长伦,刘锦淮,何建波;新型碳纳米管气敏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03年10期
18 曾磊,黄洪湖,陈声育,周嘉,谢海芬,黄宜平,赵东元;沸石分子筛修饰用于疾病诊断的QCM气敏传感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9 易惠中;催化剂在MOS气敏传感器中的作用[J];传感技术学报;1991年01期
20 王毓德,周祯来,吴兴惠;乙醇气敏传感器寿命分布研究[J];半导体情报;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玉强;黄梯云;;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口发展模型的自动选择[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2 赵卿;曹晓岚;;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田国富;张国忠;张幼君;;人工神经网络在齿轮设计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汪学清;单仁亮;;人工神经网络在爆破块度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应义斌;景寒松;赵匀;;人工神经网络在黄花梨果形识别中的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周保生;朱维申;;巷道围岩移近量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7 闵惜琳;;信息系统中基于神经网络的统计需求分析[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金鑫;许宝杰;;基于改进的BP网络的矿用风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设备与维修工程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刘永清;刘泉宝;蔡广基;;最大存贮容量的前馈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10 赵林度;陈斐松;陈天滋;;基于BP算法的图象数据压缩的研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发;优选压裂井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2 李军红;冷轧带肋钢筋工艺的现代优化方法及质量控制[D];南昌大学;2006年
3 Han Qiang;[D];山东大学;2005年
4 申金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化学发光法及光度法在多组分同时测定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治国;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永阔;核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智能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王海瑞;密闭式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过程控制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传文;仿生优化算法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蒲秀娟;胎儿心电信号提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李建平;微结构气敏传感器与电子鼻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亚飞;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嗅觉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陈文菊;基于碳纳米管的气敏传感器研究及有机气体识别[D];浙江大学;2005年
3 牛坤;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气敏传感器的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4 徐成华;基于芯片技术的嗅觉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费跃;碳纳米管基气敏传感器检测室内甲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永福;人工神经网络在上海股市趋势预测中的应用——与时间序列预测对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盛本云;人工神经网络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优化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8 薛新华;人工神经网络在地基土液化判别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董添文;CO_2气体保护焊干扰因素计算机识别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5年
10 金洪星;脑电图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荔;周雯:嗅觉影响视觉[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重庆 潘建;气敏传感器简介[N];电子报;2002年
3 安然 本报驻京记者 李虎军;打开嗅觉系统的大门[N];南方周末;2004年
4 ;大多数动物有两种嗅觉:分别帮助“找方向和找对象”[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胡性慧 王唯赫 杨腾;人工神经网络拓宽版权贸易路径[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年
6 张东方;沙明;杨松松;人工神经网络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靖九江 采写;人工神经网络在临床上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苑希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室 主任) 李彦彬 徐建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李鸿雁(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苑韶峰 吕军(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人工神经网络 灵感源于大脑[N];中国水利报;2005年
9 记者 周前进;人工神经网络可筛查糖尿病[N];健康报;2000年
10 徐会川;延伸人类智力——人工神经网络[N];电脑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