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铁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其激光感生电压效应

尚杰  
【摘要】:铁电薄膜是一类重要的功能薄膜材料,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是集成铁电学发展的基础。本论文主要围绕四种钙钛矿型铁电氧化物(1-x)Pb(Mg1/3Nb2/3)O3—xPbTiO3 (PMNT或PMN-PT)、Pb(ZrxTi1-x)O3 (PZT)、(Na1-xKx)0.5Bi0.5TiO3 (NKBT或NBT-KBT)和BaxSr1-xTiO3(BST)薄膜的脉冲激光沉积(PLD)工艺,以及薄膜中的激光感生电压(LTV)效应(后经验证该效应为热电效应,即激光感生热电电压效应(LITV))进行研究。获得的一些结果概括如下: 一、通过一系列优化实验成功制备出了不含焦绿石相的PMNT铁电薄膜材料,并首次在此类薄膜中发现了LITV效应。 具有钙钛矿结构的PMNT铁电薄膜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定量的焦绿石相,即生长的薄膜是由钙钛矿结构和焦绿石结构的混合相组成。钙钛矿相具有优越的铁电特性,而焦绿石相因结构是中心对称的则无此特性。因此,焦绿石相的存在会大大恶化PMNT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文中通过一系列的优化实验,分别研究了各个工艺参数对薄膜生长的影响,包括沉积温度、沉积氧压、后退火、降温速率、脉冲激光能量以及频率等,结果发现各个工艺参数对薄膜生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沉积温度的影响最大。对于不同组份的PMNT薄膜沉积温度大都不同,且纯钙钛矿相薄膜的生长温度范围很窄,大约在±2℃的范围以内。这样苛刻的生长条件在其它薄膜中是很少见的,这可能也是一直以来PMNT铁电薄膜利用PLD技术难以制备的主要原因。另外,在PMNT铁电薄膜中还首次发现了LITV效应。其中,在波长为248nm的紫外脉冲激光的辐照下0.50PMN-0.50PT薄膜中的LITV信号相对较好。 二、首次研究了掺杂元素对PZT铁电薄膜中LITV信号的影响,结果发现某些掺杂元素(如Na)的引入可以明显增大薄膜中的LITV信号。 通过研究组份和掺杂元素对信号大小的影响发现,在能量为0.16J/cm2的紫外脉冲激光辐照下,Pb(Zr0.03Ti0.97)O3铁电薄膜中的LITV信号最大,峰值电压为60mV,而在Pb(Zr0.53Ti0.47)O3铁电薄膜中,掺杂元素Na时LITV信号最大,峰值电压为61mV。这与不掺杂的Pb(Zr0.53Ti0.47)O3铁电薄膜中的LITV信号(峰值电压为41mV)相比,其峰值电压增大了近1/2倍。 三、研究了衬底对NKBT铁电薄膜结晶质量的影响,并在20°倾斜的铝酸锶钽镧单晶衬底上生长的薄膜中首次发现了LITV效应。 分别在LaA103 (LAO)、(La,Sr)(Al,Ta)O3 (LAST)及SrTiO3(STO)三种不同的单晶平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无铅NKBT外延铁电薄膜。摇摆曲线的半高宽(FWHM)显示在LAST单晶衬底上生长的薄膜结晶质量最好。另外,在20°倾斜的(La,Sr)(Al,Ta)O3单晶衬底上生长的(Na1-xKx)0.5Bi0.5TiO3铁电薄膜中还首次观察到了LITV信号。发现在能量为0.48mJ/pulse的紫外脉冲激光辐照下,其最大激光感生电压为31mV。 四、研究了氧压对Ba0.6Sr0.4TiO3铁电薄膜晶格常数的影响,制备出了表面最大均方根粗糙度仅为0.3048nm的BaTiO3/Ba0.6Sr0.4TiO3超晶格,并在倾斜单晶衬底上制备的不同周期BaTiO3Ba0.6Sr0.4TiO3超晶格中还首次发现了在单层膜及[(SrTiO3)15s/(Ba0.6Sr0.4TiO3)7.5s]20和[(BaTiO3)15s/(SrTiO3)7.5s]20超晶格中都没有发现的LITV效应。 经一系列的优化实验,首先成功地制备了不同组分的BaxSr1-xTiO3外延膜。随着氧压在10-3-25 Pa范围内逐渐增大,Ba0.6Sr0.4TiO3薄膜的晶格常数与氧压之间近似满足Boltzmann函数关系。其次,在此优化条件下还制备出了高质量的BaTiO3/Ba0.6Sr0.4TiO3超晶格,AFM测试结果表明BaTiO3/Ba0.6Sro.4TiO3超晶格的最大均方根粗糙度仅为0.3048nm,薄膜表面达到了原子尺度的光滑。另外,在超晶格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中还清楚地观察到了卫星峰,根据(002)衍射峰周期调制的卫星峰计算了超周期,得到了BaTiO3和Ba0.6Sr0.4TiO3薄膜的沉积速率。最后,在倾斜单晶衬底上制备的BaTiO3/Ba0.6Sr04TiO3超晶格中还首次发现了在单层膜及[(SrTiO3)15s/(Ba0.6Sr0.4TiO3)7.5s]20和[(BaTiO3)15s/(SrTiO3)7.5s]20超晶格中都没有发现的LITV效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效农,王弘;铁电薄膜导电过程与机理[J];功能材料;1996年04期
2 于军,董晓敏,赵建洪,周文利,谢基凡,郑远开,刘刚;MF(I)S结构设计对硅基铁电薄膜系统C-V特性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1999年04期
3 刘海峰,徐永利,田莳;钙钛矿型铁电薄膜疲劳性能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0年09期
4 李辉遒,唐新桂,刘毅,唐振方,张曰理,莫党;(Pb,Ca)TiO_3铁电薄膜光学性质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0年02期
5 饶韫华,刘梅冬,卢春如,王培英,吴国安,曾亦可;溶胶-凝胶方法制备PZT铁电薄膜材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4年06期
6 刘卫国,孔令兵,张良莹,姚熹;多晶铁电薄膜的相变——应力和晶粒尺寸效应[J];物理学报;1996年02期
7 陈志武,程璇,张颖;铁电薄膜电疲劳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3年05期
8 杨长红,王卓,韩建儒;金属有机分解法制备无铅K_(0.5)Bi_(0.5)TiO_3铁电薄膜[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卓,杨长红,王民,房昌水;0.87Na_(0.5)Bi_(0.5)TiO_3-0.13PbTiO_3薄膜的MOSD+Dipping制备[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华;结构设计对铁电薄膜系统电滞回线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11 徐文彬;王德苗;董树荣;;铁电薄膜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10期
12 顾豪爽,邝安祥,包定华,卢朝靖,王世敏;溶胶-凝胶工艺合成高取向PbTiO_3铁电薄膜的实验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3年01期
13 曾亦可,刘梅冬,王培英,饶韫华;铁电薄膜电滞回线测量研究[J];功能材料;1998年06期
14 张林涛,任天令,张武全,刘理天,李志坚;Sol-Gel法硅基PZT铁电薄膜研究[J];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15 肖定全,朱建国;多离子束反应共溅射技术及铁电薄膜制备与应用[J];材料导报;2001年02期
16 王悦辉,庄志强,苏滔珑;溶胶—凝胶法制备晶粒择优取向铁电薄膜的研究[J];中国陶瓷;2003年01期
17 李立本,李雪玲,张运强;表面和界面效应对铁电薄膜极化分布的影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8 石富文,孟祥键,王根水,林铁,李亚巍,马建华,孙兰,褚君浩;锰掺杂对PbZr_(0.5)Ti_(0.5)O_3铁电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5年02期
19 于军,周文利,曹广军,谢基凡;PZT/Si异质结的电特性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20 吴显明,王弘,王卓,尚淑霞,王民;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的Bi_4Ti_3O_(12)铁电薄膜的电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非理想表面层对铁电薄膜极化率分布的影响[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王彪;;纳米铁电薄膜及其相关材料相变性能的尺寸效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3 朱建国;肖定全;刘洪;朱基亮;;多层纳米铁电薄膜介电增强机理[A];TFC’09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于艳菊;王福平;赵连城;;稀土Eu掺杂改性的PbZr_(0.52)Ti_(0.48)O_3铁电薄膜[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马运新;宋世庚;苏树兵;郑应智;;纳米晶PZT/PT铁电薄膜的尺寸效应[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金隆;张鹰;李言荣;邓新武;熊杰;;BST类铁电薄膜的最低晶化温度和自组装生长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7 周易春;;无铅铁电薄膜及其存储器的制备和失效行为[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王华;李岩;;Bi_4Ti_3O_(12)铁电薄膜Ⅰ-Ⅴ特性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9 张敬民;;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方法(HR-EELS)研究铁电薄膜[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延峰;孙力;于涛;闵乃本;姜晓明;修立松;;MOCVD制备PbTiO_3铁电薄膜的研究[A];1996年中国青年学者物理学讨论会——薄膜材料与物理论文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杰;铁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其激光感生电压效应[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卢兆信;铁电薄膜相变性质的高阶格林函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芹;铁电薄膜极化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锋;铁电薄膜与隧道结存储器件性能模拟及失效机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尹伊;铁电薄膜生长及器件制备工艺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郭惠芬;钙钛矿铁电薄膜的制备及其表面微区电学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朱哲;铁电薄膜生长机制和畴变演化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裴玲;钛酸铋基铁电薄膜的Sol-gel法制备及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骁兵;铁酸铋与P(VDF-TrFE)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迟庆国;钛酸铅基铁电薄膜组织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才建;PT系铁电薄膜生长及其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华玉;有机铁电P(VDF-TrFE)薄膜的制备及铁电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吴勤勇;铁电薄膜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测试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莺;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5 姚东来;铁电薄膜的物理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敬宇;铁电薄膜、半导体薄膜应力的X射线衍射表征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万晓婧;激光沉积法制备SrTiO_3铁电薄膜及其性能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8 孙旭辉;层状钙钛矿型Bi_(3.15)Nd_(0.85)Ti_3O_(12)铁电薄膜的取向控制生长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9 翟亚红;铁电存储器的设计及工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田玥;弛豫铁电薄膜PMN-0.26PT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闵乃本;科学的春天带来阳光雨露[N];科技日报;2008年
2 吴昌红 吴红梅;我省三十多个项目登榜[N];新华日报;2006年
3 ;“两院”入驻15位上海新院士[N];上海科技报;2005年
4 组稿 责任编辑 郭易楠;“阳光世博”助推新能源经济[N];上海科技报;2010年
5 姚大鋆;江苏新侨自主创业创新成果喜人[N];新华日报;2007年
6 任干生;纳米电子陶瓷材料面市[N];中国电子报;2000年
7 林黎民;西安交大重点学科名列高校前列[N];科技日报;2002年
8 ;用MEMS方法制备麦克风刻不容缓[N];中国电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