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研究

贾福聚  
【摘要】:老君山成矿区位于云南省的东南部,以盛产锡、锌、钨、银著称。在1380km2的范围内已探明曼家寨特大型矿床一处,铜街、新寨、南秧田大型矿床三处,辣子寨、水洞厂、南当厂、戈岭、老寨中型矿床五处,以及一系列小型多金属矿床(点)二十余处,是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个旧—薄竹山—老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喷流沉积和成矿系列理论做指导,主要进行了老君山成矿区地层、矽卡岩与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学和组构学研究;岩(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系统分析研究区成矿机理的基础上,完成了成矿系列的划分;并总结了老君山成矿区有利的成矿地质因素、建立了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在全面分析研究区地层、构造、花岗岩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的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成矿规律,完成了成矿远景评价。论文的研究成果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老君山成矿区以老君山为中心,加里东期为扬子地台前缘海盆凹陷中心,沉积厚度较大,加里东晚期开始隆起,海西构造阶段总体上隆,周围局部残存浅海,在早中泥盆世部分地区沉积了碳酸盐岩和砂泥岩,燕山构造阶段沿隆起核心形成陆壳改造重熔花岗岩并部分上升侵位,最终形成弯隆构造格局。 (2)老君山地区经历了多期地质作用,区内变形变质作用极其复杂,围绕老君山花岗岩体由外到内以次形成了绿片岩相带、角闪岩相带、混合岩相带三个变质相带。本文结合变质岩的形态产状特征、矿物岩石学特征及岩石化学特征,进行了变质原岩恢复,证明老君山成矿区含矿矽卡岩、角岩、石英岩等变质类岩石的原岩为一套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岩石。研究区矽卡岩传统上划分为复杂矽卡岩和简单矽卡岩(角岩)两类,作者认为复杂矽卡岩距花岗岩体较近,由火山—喷流沉积—叠加改造作用形成;简单矽卡岩(角岩)分布在距岩体较远的区域,由火山—喷流沉积—改造作用形成。岩(矿)石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印支期是老君山地区变形变质作用的峰期。 (3)在老君山成矿区发现了火山—喷流沉积及其若干证据:①多金属硫化物矿体呈层状分布,且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互层状产出,含矿地层层位稳定,单层延长可达数十公里;②岩(矿)石的结构、构造中发现了大量的变余斑状结构、变余间粒结构、柱状变晶结构,变余气孔、杏仁构造、鲕状构造、结核状构造等,为喷流沉积型矿床的特征结构、构造;③矿石铅同位素测年结果主要为早加里东期、印支期,早于燕山期花岗岩侵入阶段,与花岗岩成矿理论相矛盾;④对硫化物矿石及矽卡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大量样品点投影在火山岩区域。证明了老君山地区早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作用的存在,喷流沉积层位集中在下寒武统冲庄组和中寒武统田蓬组,是多金属硫化矿床的集中产出地层。 (4)老君山成矿区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主体层状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属多源、多成因的复生矿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火山—喷流沉积阶段→区域变质阶段→岩浆岩热液叠加阶段。在海底火山—喷流沉积阶段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多金属硫化物沉积层,在区域变质阶段喷流沉积物质普遍受到变质,老君山花岗岩体为铝过饱和型陆壳重熔花岗岩,岩体中成矿元素丰富,不但形成了多处伟晶岩矿床,对周边大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叠加改造作用。 (5)以成矿演化的观点,结合不同矿床的主导成矿因素,在老君山成矿区厘定了3大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以花岗岩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为:Ⅲ、燕山晚期花岗岩伟晶—气成高温热液成矿系列;Ⅱ、加里东早期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变质—燕山期花岗岩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系列;Ⅰ、加里东早期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成矿系列。归纳了各成矿系列所包含的矿床类型,并结合典型矿床详细研究了各系列矿床的矿体产出特征、岩(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 (6)老君山多金属成矿区众多矿床为多来源、多期叠加成矿模式,是早加里东期火山—喷流沉积、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和燕山期花岗岩叠加改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7)老君山成矿区控矿规律:①地层、岩相控矿特征明显,花岗岩体以外几乎所有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均分布在寒武系,下寒武统冲庄组和中寒武统田蓬组是主要赋矿地层,在由下部碎屑岩相带向上部大理岩相过渡的层位有利于矿体产出。②文山—麻栗坡、马关—都龙深大断裂控制着矿床的分布,在老君山穹窿体周围形成的一系列断裂、裂隙往往成为后期脉状矿体的赋存部位。③老君山成矿区地层受到了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绿片岩相带是主要的矿床产出相带,矽卡岩是主要赋矿岩石。④燕山期花岗岩控制了气成高温热液矿床的形成,并与多金属硫化矿床紧密相依。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均;重视和加强金的成矿系列研究[J];地质与勘探;1989年12期
2 曾祥福;江西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综合找矿模型[J];江西地质科技;1994年04期
3 曹建劲;粤东地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S2期
4 陈毓川;矿床的成矿系列研究现状与趋势[J];地质与勘探;1997年01期
5 石准立,刘凤山;北太行山—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年02期
6 崔彬,赵磊;湘南东坡矿田钨锡成矿系列流体同位素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4期
7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陈郑辉;沈保丰;汤中立;裴荣富;;成矿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地球学报;2011年04期
8 张绍立;王联魁;朱为方;杨文金;;华南花岗岩类两个成岩成矿系列的副矿物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3年03期
9 欧文;贵州非金属矿含矿建造与成矿系列初步分析[J];贵州地质;1996年01期
10 郑庆荣,薛国珍;五台山-恒山成矿区带金(银)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8年03期
11 ;初论综合信息成系列预测[J];中国地质;1994年12期
12 冯建忠,王京彬,梅友松;论中国火山次火山岩—斑岩金银矿成矿系列[J];地质与勘探;2000年03期
13 杨明桂,王发宁,曾勇;赣东北地区的成矿环境与成矿作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2年02期
14 吴良士;提高区调工作中的矿产研究水平——介绍矿床成矿系列图的编制[J];中国地质;1986年11期
15 崔彬;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J];矿床地质;1995年01期
16 陈平,陈俊明,李瑞俭;中条山—塔儿山成矿带C─Fe─Au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年03期
17 方维萱,卢纪英,张国伟;南秦岭及邻区大陆动力成矿系统及成矿系列特征与找矿方向[J];西北地质科学;1999年02期
18 章少华;蔡克勤;;成矿系列研究若干问题讨论[J];地质论评;1993年05期
19 李松生;;湖北金矿床及其成矿系列[J];湖北地质;1994年02期
20 陈昌勇,李守义,范继璋,许亚光;华北地块北缘金银铜铅锌成矿系列综合信息找矿模型[J];世界地质;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耀南;傅德明;何虹;;峨眉地幔柱活动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系列[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2 宋天锐;;关于“沉积成矿系列”的若干理论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6)[C];1987年
3 韩春明;毛景文;杨建民;王志良;王勇;;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4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宋天锐;;再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6)[C];1983年
5 朱裕生;傅德明;梅燕雄;赵支刚;阎升好;刘亚玲;张文宽;;峨嵋山地幔柱及其成矿系列(摘要)[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6 程裕淇;陈毓川;赵一鸣;;初论矿床的成矿系列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C];1979年
7 钱国华;;赣西铜铅锌矿床类型、地质特征及找矿认识[A];第四届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工作交流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瑞廷;旺军谊;李福让;王东亮;张梦平;;勉-略-宁多金属矿集区铜厂-徐家坝铜矿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付小方;侯立玮;俞如龙;王登红;应立娟;;四川西部地质演化、成矿规律与成矿系列[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于学峰;石玉臣;王虹;王敏;张瑞华;;鲁西归来庄金矿田控矿因素、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福聚;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占兴;辽宁省成矿系列与成矿区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李向前;中非铜带刚果(金)段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阿卜杜·克里木;也门西北部地质及成矿潜力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舒广龙;湖北丰山矿田成矿地质背景及斑岩成矿系列与微细浸染金矿[D];中南大学;2004年
6 曲亚军;辽宁省金矿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钟文丽;三江成矿带中段中咱—得荣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陈爱兵;北衙金—多金属矿成矿系列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潘彤;东昆仑成矿带钴矿成矿系列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伍伟;云南老君山成矿区找矿信息集成及勘查靶区优选[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锦;赤峰地区主要非金属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2 孙腾;四川平川铁矿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3 张旺定;甘肃西成地区金、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时空分布规律[D];西北大学;2001年
4 富强;中国浙江东部火山岩区成矿作用热流场的计算机仿真[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晖;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碰撞期岩浆作用与成矿系列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6 刘红霞;黑龙江省伊春—延寿成矿带成矿系统分析与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07年
7 边祥山;凤城红旗窑沟金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褚少雄;西昆仑及其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9 王学刚;黑龙江省塔源地区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江满容;安徽庐江泥河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雷隆隆;湘东北成矿区带矿产勘查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志文;西部矿产资源潜力评估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7年
3 韦华南 刘荫春;黄金地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N];中国黄金报;2006年
4 记者 于德福;把项目打造成创新平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徐丛荣;矿产所开展成矿区带 地质科学问题大讨论[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张洪涛;灵宝黄金与天津地研院合作[N];中国黄金报;2010年
7 孟凡君;区域找矿有了“藏宝图”[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记者 滕艳;闽中:要重视寻找海底喷气型铅锌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郭耀锋;开启地下宝藏的“金钥匙”[N];中煤地质报;2010年
10 徐丛荣 朱明玉;中国首次建立成矿体系框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