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果蔬颗粒在干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的研究

易榕  
【摘要】:热风干燥球形果蔬颗粒,随着物料内水分向外扩散脱水,使物料的组织出现收缩、半径减小、体积减小等现象,还会使物料在水分扩散方向产生较大的湿度梯度,从而导致在水分扩散方向有较大的径向应力;物料体积减小,就会使干燥前相对于大的体积要缩小到更小的体积,在切向方向产生较大的挤压,从而就产生较大的切向应力。本文针对热风干燥果蔬颗粒物料产生的收缩与物料应力分布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 首先基于力平衡条件与流变学中的粘弹性理论建立了球形果蔬颗粒干燥应力模型,将物料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随物料平均干基含水率变化的非线性关系应用于物料各离散单元,分别对粘弹性模型与弹性模型在球形果蔬颗粒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弹性模型的径向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最大值都要比粘弹性模型的径向压应力和切向拉应力最大值大一些;切向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外表层,径向压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里层;切向拉应力最大值约为1.2Mpa,径向压应力最大值约为0.9Mpa,切向拉应力比径向压应力要略大一点;粘弹性模型的应力在达到最大值后一段时间,径向压应力会转变为径向拉应力,表层切向拉应力会转变为切向压应力,里层的切向压应力会转变为切向拉应力,出现应力反向现象;粘弹性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果蔬颗粒。 其次基于上面粘弹性模型与弹性模型的比较,运用粘弹性模型先取不同的初始含水率和相同相对湿度的热空气使平衡含水率相同进行计算,再以相同含水率和不同的相对湿度热空气使平衡含水率不同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以较高初始含水率干燥产生的应力都比较低初始含水率干燥产生的应力要大,取不同的热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在6.5%-10%时进行干燥对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最大值几乎没有影响;在干燥初始阶段,初始含水率对径向应力与切向应力的影响都比较大,而热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在6.5%-10%时对干燥初期几乎没有影响,在干燥后期,初始含水率和热空气相对湿度对径向应力与切向应力的影响都非常小。 最后在干燥前使物料初始温度分别达到30℃、45℃和60℃,然后取不同的热风干燥温度使之保持在与初始温度相等,使整个干燥过程为恒温干燥,这样物料内没有温度梯度的存在。运用粘弹性模型研究干燥热风温度对干燥过程中物料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T=60℃的应力曲线比其它较低温度曲线要更早达到应力最大值且最大值也比其它较低温度要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母晓丹;王成;;果蔬的采后保鲜及商品化处理[J];才智;2011年16期
2 聂小宝;曾少滨;王志江;;魔芋葡甘聚糖在果蔬保鲜中应用研究进展[J];河北果树;2011年03期
3 鲁丽莎;张俊芳;王海宏;乔勇进;;鲜切生菜发展现状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孔祥佳;郑俊峰;林河通;林艺芬;陈艺晖;;热处理对果蔬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及应用[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1年03期
5 杨丽君;宋晓华;陈丽娟;郭伟;时文春;丛伟红;;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果蔬中6种砷形态[J];分析试验室;2011年07期
6 张敏;钟志友;杨乐;陈健华;车贞花;;果蔬比热容的影响因素[J];食品科学;2011年11期
7 王华丽;;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8 黄军;;凹版溶剂型油墨干燥过程及干燥不当引起的故障分析[J];广东印刷;2011年04期
9 刘慧;;水果最好切开后放会再吃[J];农业知识;2011年23期
10 陈毓芳;林海丹;李为鹏;谢玉珊;邹志飞;;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汁和果蔬中柑橘红2号染料[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5期
11 王海鸥;胡志超;吴峰;曹士锋;谢焕雄;钟挺;;超声波臭氧组合果蔬清洗机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07期
12 王海鸥;胡志超;屠康;吴峰;钟挺;谢焕雄;;真空冷却预处理在微波冻干胡萝卜片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13 田淑文;;果蔬美容颜[J];食品与健康;1999年07期
14 马学文;翁焕新;章金骏;;颗粒状污泥的干燥特性及表观变化[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15 ;温水洗菜可去除残留农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16 叶瑞洪;苏建峰;;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牛奶、植物油和动物肌肉中残留的61种有机磷农药[J];色谱;2011年07期
17 杨宇;李长俊;李余斌;廖柯熹;方炯;;新建天然气管道干空气干燥分阶段仿真模型研究[J];天然气工业;2011年07期
18 成军虎;周显青;张玉荣;;粮食干燥过程水分迁移变化及模型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年07期
19 ;2015年我国果蔬冷链运输率将提高到20%[J];保鲜与加工;2011年04期
20 ;专家教你买果蔬[J];家庭科技;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艳芳;;果蔬鲜花保鲜技术及新设备[A];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王冉;;果蔬营养物质与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苏澎;白崇仁;殷勇;谢秀英;;果蔬热风穿流干燥介质流向和均匀性[A];'94全国果蔬、饮料加工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4年
4 焦岩;张岩;李保国;华泽钊;;冰箱中温湿度变化对果蔬贮藏质量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学浩;;果蔬气调冷藏期间的技术管理[A];第四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暨2002全国气调冷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青;谢晶;徐世琼;陈邓曼;;果蔬气调贮藏和气调运输的最新进展[A];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王强;李绍济;;果蔬差压通风预冷技术的应用与展望[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何月娥;;果蔬保鲜包装技术的动向[A];'94全国果蔬、饮料加工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4年
9 方建林;;立足根本 乘势而上[A];与时俱进创伟业——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汇集[C];2003年
10 韩广钧;孔繁彬;;冷藏间相对湿度状况分析与控制[A];山东制冷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同华;果蔬真空预冷过程及捕水器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寇平均;北京市果蔬市场组织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杨丽;果蔬产品及加工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4 张敏;采后果蔬热导率测试系统研究及其内部传热温度场模拟[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高建民;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诱发变色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张斌;白桦木材干燥过程及生物诱导的变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7 刘雪强;谷物干燥过程复杂性分析及其控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卢涛;毛细多孔介质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模型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秦文;蔬菜物料的介电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毕金峰;果蔬低温高压膨化干燥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榕;果蔬颗粒在干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孙利军;枫桦干燥过程中变色机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孙庆梅;果蔬吸附式低温干燥特性及其测试平台方案[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朱开鼎;果蔬膨化设备的节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5 丁克芳;果蔬复合法及其饮料工艺和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
6 胡云峰;果蔬保鲜技术的工程化与推广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陈守江;果蔬贮藏过程中总抗氧化能力与后熟衰老生理的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03年
8 马雷;果蔬识别与分类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轻工业学院;2000年
9 王依全;乙烯分解光催化反应器的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志会;冰温或适温条件下果蔬的高压静电保鲜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宜龙;三成果蔬在流通中“蒸发”[N];河南日报;2005年
2 ;山东省成为果蔬之乡[N];农民日报;2000年
3 林伟忠;果蔬液体贮藏[N];山东科技报;2005年
4 李苹;果蔬发展未来趋势[N];陕西科技报;2005年
5 文亦多;果蔬预防心脏病[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6 刘加勇 李研;春节后牡丹江口岸果蔬出口猛增[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7 华文;品牌果蔬如何立足市场[N];中国特产报;2004年
8 王泽农 刘昊;烟台果蔬香飘果蔬会[N];国际商报;2004年
9 华文;品牌果蔬:如何立足市场[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刘元波 记者 于忠斌;大庆建设国内最大果蔬粉加工项目[N];黑龙江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