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镇康芦子园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在前人对芦子园铅锌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芦子园铅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及不同岩类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综合研究,并与区域其它典型矿床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认识:
(1)芦子园铅锌矿床位于保山一镇康地块南部的镇康复式背斜轴部芦子园次级背斜之上。该区整体构造格架受镇康复式背斜控制,在该背斜的基础上形成的芦子园背斜中为代表的—系列次级褶皱及NW向、NE向断裂组,伴随着区域构造的演化,矿区内构造活动呈现出多期活动性,从而形成了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对该区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富集规律、矿体就位及成矿后变形、变位起到控制的作用。
(2)从各类岩(矿)石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元素组合各因子关系分析等方面出发,系统研究了芦子园铅锌矿床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一步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富集和分散规律、共生组合关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3)对矿区内的各类岩(矿)石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成矿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成矿物质环境及来源,认为矿床的形成温度经历了中低—中高温的转变过程,而其成矿环境主要是在相对还原环境下进行。
(4)该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包括纯液相包裹体、气液二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包裹体。脉石与金属矿物流体包裹体数量较多,包裹体常呈大面积、成群分布,为原生包裹体,少量呈线状排列,为次生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95-320℃C,盐度(NaCleq)为1.7%~22.44%,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09~0.984g/cm3,成矿流体压力为0.4-10.8MPa。
(5)通过分析对比区域内其它典型矿床,认为他们在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
|
|
|
1 |
Ш.А.阿尔塔耶夫;B.A.图马科夫;Ю.А.卡特科夫;肖通遥;;用地下溶浸法开采铅锌矿床残留矿石的设计[J];矿业工程;1991年10期 |
2 |
林方成;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成因新探[J];矿床地质;1994年02期 |
3 |
龙训荣,徐新煌;赤普铅锌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97年01期 |
4 |
田民民,袁旭东,张永让,王伦科;凤县二里河铅锌矿床后续地质找矿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4年02期 |
5 |
陆生林;韩润生;邹海俊;朱余银;李伟锋;彭芬兰;;天生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J];矿业工程;2006年04期 |
6 |
范军;韩润生;;黔西北地区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思考[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
7 |
张爱华;;南岭中段铅锌矿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业快报;2007年08期 |
8 |
杨树亮;;福建省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06期 |
9 |
廖炳勇;;青海囊谦县打旧铅锌矿矿床成因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09年S2期 |
10 |
王淼;范继璋;王忠文;马艳英;;内蒙古黄岗—甘珠尔庙成矿带铅锌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J];地学前缘;2009年06期 |
11 |
柳淼;厂坝型铅锌矿床的海底喷出沉积成矿特征及成因模式[J];矿产与地质;1988年03期 |
12 |
秦德先,孟清;滇中铅锌矿床地球化学与成因研究[J];地质科学;1994年01期 |
13 |
张志坚,夏卫华,冯志文,王泽华;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构造及构造-有机流体与成矿的关系[J];矿床地质;1994年S1期 |
14 |
胡剑辉,孙星红;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4年05期 |
15 |
汪东波,邵世才,徐勇;金矿化过程中两个地球化学问题探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6 |
陈大;水城青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初探[J];贵州地质;1999年01期 |
17 |
方如恒;中朝古元古代层控铅锌矿床类型及其比较[J];辽宁地质;1999年01期 |
18 |
伍磊;广西贵港-平南地区铅锌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产与地质;2001年05期 |
19 |
李发林,王瑞廷,陈二虎;凤-太矿田大型铅锌矿床勘查靶区及其找矿思路[J];西北地质;2004年03期 |
20 |
尹意求,李嘉兴,郭旭吉;新疆阿尔泰山南缘红墩SEDEX型铅锌矿的成矿模式[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