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掺杂型CO_2钙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循环吸附性能研究

张亚芹  
【摘要】:二氧化碳(CO2)造成的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在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钙基吸附剂具有吸附容量大、高温下实现CO2分离、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使得钙基吸附剂具有非常好的研究前景,但是钙基吸附剂经过反复煅烧会导致发生烧结现象,为了解决钙基吸附剂易烧结和转化率低等缺陷,国内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掺杂改性。中国是人口大国,每年都产生数亿吨的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给环境增加了负担。固体废弃物电石渣的主要成分是CaCO3,本研究通过对煅烧后的电石渣(CS)掺杂改性,制备掺杂型CO2钙基吸附剂,本研究将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4SiO4,以制备的Li4SiO4为掺杂剂,分别以CaO和CS作为钙源进行掺杂改性,考察掺杂量、预煅烧时间、预煅烧温度对吸附剂循环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的掺杂型CO2钙基吸附剂的制备条件,结果发现:改性后的循环转化率明显提高。另外,以CS为钙源掺杂改性后,由于CS中含有杂质,预处理后使吸附剂发生了“自催化”现象;通过XRD表征发现Li4SiO4掺杂CS后生成了 Li2O,Li2O对于CO2吸附是一个活性组分,有利于CO2的循环吸附;根据形貌表征发现,CS-LS-5-4-850吸附剂循环后形成了稳定的“硬骨架”结构。(2)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氮化硅(Si3N4),研究Si3N4掺杂对CS循环吸附CO2的影响,首先采用三种类型的Si3N4(α型Si3N4、β型Si3N4和自制的Si3N4)对CS掺杂,根据循环后转化率大小选择较优的掺杂剂,发现自制的Si3N4掺杂后提升效果最明显。之后再考察掺杂量、预煅烧时间、预煅烧温度对吸附剂循环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XRD图可知:自制的Si3N4不仅含有α型Si3N4,还含有β型Si3N4,另外Si3N4掺杂后未与CaO反应。通过SEM形貌表征,Si3N4可以起到稳定孔隙结构的作用,促使吸附剂在循环后形成稳定的“硬骨架”结构。(3)根据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最佳条件,对制备的掺杂型CO2钙基吸附剂CaO-LS-15-4-800、CS-LS-5-4-850 和 CS-Si3N4-5-4-850 进行长周期循环考察,研究结果发现:CS-LS-5-4-850吸附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经过20次循环后转化率分别比 CaO-LS-15-4-800 和 CS-Si3N4-5-4-850 高 37.71%和 15.66%。(4)采用应用较多的Avrami-Erofeev方程对本论文研究制备的两种吸附剂CS-LS-5-4-850和CS-Si3N4-5-4-850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首先按照dX/dt=0.02对应的时间对吸附过程进行分段,0~8 min是快速反应阶段,8~90 min是慢速阶段。最终计算得出C S-L S-5-4-8 5 0吸附剂在快速阶段的活化能为3 9.50 k J/m o l,慢速阶段的活化能为68.84 kJ/mol;CS-Si3N4-5-4-850吸附剂在快速阶段的活化能为68.17 kJ/mol,慢速阶段的活化能为102.34 kJ/mol,活化能越低,反应所需的能量越低,即本论文制备的吸附剂吸附CO2过程分为快速阶段(化学反应阶段)和慢速阶段(扩散反应阶段),这与实际的CO2吸附过程也是相吻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5条
1 胥蕊娜;陈文颖;吴宗鑫;;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9期
2 伍珍凤;张良;;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汗管瘤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21年11期
3 马倩玉;林翔;陈宗安;谢春晖;王文波;夏玲玲;赵琼;高振;武晓莉;;CO_2点阵激光联合放射治疗应用于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安全性[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21年06期
4 孙卉;完玲中;白雪;刘方志;程邦进;邓小楠;叶泗洪;;超临界CO_2辅助棉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24期
5 杨俊兰;李金芮;白杨;姬旭;;带回热器CO_2跨临界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J];流体机械;2021年11期
6 刘泽勤;甄惠然;韩凯悦;张艺;;冷水源侧进水温度对CO_2跨临界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J];区域供热;2021年06期
7 殷宏;;CO_2驱油集输系统管线腐蚀特性及选材技术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21年12期
8 车小峰;杨涛;魏博;李显;程延峰;马剑飞;李建;;CO_2强化水洗新疆高碱煤脱碱及燃烧特性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年12期
9 白术群;梁富浩;马笑巍;王梦雅;李卢;李学进;李喜宏;陈兰;;高浓度CO_2气调对隆子黑青稞储藏品质调控研究[J];食品科技;2021年12期
10 覃江繁;;汽车车身CO_2智能焊接机器人研究综述与展望[J];时代汽车;2022年03期
11 刘维霞;;多参数监护仪呼末CO_2浓度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检验检测;2022年01期
12 张嘉;魏晋阳;郑瑞;赵秀萍;;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2年01期
13 杨一奇;何忱;姚池;杨建华;周创兵;;超临界CO_2在高温裂隙岩体中的热交换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年06期
14 凡乃峰;李福永;杨国梁;;CO_2潜弧焊在液压支架行业的可行性研究[J];金属加工(热加工);2022年02期
15 王雪松;许芳;石学波;;CO_2点阵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面部炎性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巍;牟乔乔;张楚风;邓昭;彭扬;;二维金属有机配合物光催化CO_2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2 朱明辉;韩一帆;;仿生酶催化剂CO_2电催化还原性能调控[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3 郝广平;;过渡金属-氮-碳催化剂应用于CO_2电催化还原制CO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4 杨婷婷;顾传海;朱林华;史载锋;;CO_2基塑料的合成与性能利用[A];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20年
5 彭峰;秦彬皓;;晶面控制与硫缺陷助力CO_2电催化还原转化CO[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6 陈展;陈天奇;陈梦金;付朝阳;;高温CO_2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20年
7 费泓涵;;功能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宽谱白光发射和CO_2固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8 余颖;余罗;巴鑫;施国栋;李正鹏;;金属铜及其氧化物用于太阳能量转换CO_2为燃料的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9 王集杰;汤驰洲;韩哲;李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CO_2加氢制甲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九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0 贺涛;;半导体异质结中光生电荷行为与CO_2催化还原性能研究[A];2019第四届中国能源材料化学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11 郝晓凯;贾美林;贾晶春;;Cu_3PdN纳米晶在CO_2电化学还原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能源材料和缺陷化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2 王键吉;;CO_2响应离子液体的设计及性能调控[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会议摘要集[C];2019年
13 道逍遥;孙为银;;Fe-MOFs无溶剂体系高选择性光催化还原CO_2至CO[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19年
14 陈飞;陶晟;刘宁;;“招潮蟹”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5 董亚楠;李跃辉;;CO_2在催化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全国均相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6 姚英明;;含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CO_2转化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19年
17 周阿武;赵琛;豆义波;李建荣;;TiO_2/carbon@MOF纤维的构筑及光催化CO_2还原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2019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9年
18 陈艳丽;苏凤云;谢海泉;;制备缺陷MoO_(3-x)/g-C_3N_4以增强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19 程威;何柯;胡柏石;李建华;刘国宏;;CO_2预疏通碳酸盐型超深砂岩矿层探索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六卷)——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地质分卷(下)、铀矿冶分卷)[C];2019年
20 闫鑫焱;宋湛谦;商士斌;饶小平;;松香基CO_2响应型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经原位聚合得到可控的碳纳米管[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三卷)[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娟;利用金属氢化物与CO_2制备氢气和低烃燃料的研究[D];扬州大学;2021年
2 王赟;油田特殊工况因素对CO_2腐蚀及缓蚀剂有效性的影响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
3 张雨晨;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的定制及其在智能催化体系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4 李文慧;Co基催化剂制备及其CO_2加氢转化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相成志;地基红外差分吸收CO_2探测激光雷达激光稳频与信号处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6 杨慧娟;高活性CO_2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李艳南;固液两相胺基吸收剂及多孔材料负载离子液体脱除生物氢烷气中CO_2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8 许飞;4种针叶树种树干CO_2释放通量的时间动态及估算[D];东北林业大学;2017年
9 胡迎超;高温固体吸附剂循环捕集CO_2性能及成型改性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晓艳;CO_2加氢Cu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7年
11 蒋芸;卫星遥感CO_2反演及植被地区荧光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2 刘欢;非可逆三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以及CO_2参与的N-甲酰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13 代增进;Ru(Ⅱ)/Ni(Ⅱ)-NNN钳形配合物用于催化醇脱氢和CO_2氢化还原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14 宋夫交;功能化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15 张逸;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与在CO_2吸收及稀土金属萃取方面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16 章高伟;冷却条件下超临界CO_2水平管内换热特性研究及循环性能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7 郑文涛;质子型离子液体捕集H_2S和CO_2气体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18 刘国华;机动车尾气高温CO、CO_2排放因子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9 倪冬冬;非弹性X射线散射谱仪的研制及CO和CO_2的动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0 范晶晶;煤层CO_2封存影响因素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镱键;粉煤灰合成沸石分子筛及其CO_2吸附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1年
2 罗文蓉;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净交换影响的模拟与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3 陈晓有;温室青椒罐式CO_2自动施肥的生长和生理效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年
4 田一哲;纳米流体的制备及其对CO_2的吸收强化[D];天津工业大学;2020年
5 杨英梁;离子液体介质中电化学还原CO_2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6 陈强;CO_2响应型智能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废水循环处理性能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20年
7 韦馨林;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与运移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8 路淇安;CO_2吞吐开采页岩油的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9年
9 段超龙;蒸发过冷对喷射器跨临界CO_2热泵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10 张艺;太阳能-CO_2热泵制热量调控及温度分层水箱联合应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年
11 刘璐;基于Wi-Fi与CO_2的在室行为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9年
12 黄妍婷;纳米CeO_2促进型CuAl_2O_4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9年
13 冯香荣;崇州市不同等级沟渠CO_2、CH_4、N_2O通量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14 王宇航;镍修饰TiO_2NTs阵列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还原CO_2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15 陈智艳;六核稀土簇-有机骨架材料用于催化CO_2转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16 吴宇;煤矸石基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吸附CO_2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年
17 张文悦;CO_2侵蚀与AAR共同作用下纳米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18 董永发;环京津冀地区CO_2油藏动态封存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19 葛强;致密油储层CO_2压裂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0 王晓培;山西省行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减排情景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