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钢坯温度场智能预报系统研究
【摘要】:
本文针对机理建模的复杂性和辨识建模实验数据获得的困难性,提出了使用机理建模和辨识建模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加热炉钢坯温度场数学模型思想,即,利用辨识建模的方法(使用动态BP网络建模)建立钢坯表面温度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之上使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利用有限差分法建模方法)建立温度场的预报模型。该方法建立的钢坯温度场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为了提高模型精度,作者在论文中提出引入粗轧机后的钢坯温度实时检测信号作为反馈修正钢坯温度预报。
另外,作者还对基于钢坯温度场智能预报的加热炉最优控制进行了研究。
|
|
|
|
1 |
沈昱明,陈彦,王红;PLC在钢坯温度自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1年05期 |
2 |
张捍东;黄鹏程;李俊;;基于三次样条权函数神经网络的钢坯温度预报[J];自动化与仪表;2010年02期 |
3 |
王锡淮,李少远,席裕庚;基于自适应模糊聚类的神经网络软测量建模方法[J];控制与决策;2004年08期 |
4 |
杨月全;谭民;易建强;张天平;;基于单率多点广播数据流的潜在瓶颈链路智能预报[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
5 |
程秀玲;单水维;李胜玉;;基于软测量的钢坯内部温度场分布研究[J];传感器世界;2007年01期 |
6 |
段鹰;林涛;段文泽;;逆推法实现轧钢加热炉的优化控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
7 |
程加堂;熊伟;艾莉;;钢坯三维热状态模型的可视化研究[J];自动化博览;2010年02期 |
8 |
程秀玲;单水维;;软测量技术在预测钢坯内部温度场的应用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年04期 |
9 |
宋现春,张承瑞;精密丝杠热变形误差的计算模型及其简化计算[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0 |
严爱军;柴天佑;;磁选管回收率智能混合预报方法[J];信息与控制;2005年06期 |
11 |
张翠敏;王菁华;董翠英;;应用OpenGL实现钢坯温度场的虚拟现实可视化[J];机床与液压;2008年02期 |
12 |
陈彦,沈昱明,王红;以计算机+PLC构成的钢坯温度自动监控系统[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1年03期 |
13 |
于政军;柴天佑;柏庆言;;线材轧制冷却过程智能混合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6期 |
14 |
廖迎新;吴敏;佘锦华;曹卫华;;基于HPSO的钢坯加热过程炉温优化设定[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06期 |
15 |
郑晗;张捍东;黄鹏程;王浩;;基于炉区分段的BP神经网络钢坯温度预测[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16 |
史开泉;推荐一部新著作[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年06期 |
17 |
肖冬,杨英华,毛志忠;基于改进PCR方法的加热炉钢温预报模型[J];信息与控制;2005年03期 |
18 |
王正人;钟骥;;Z—80微型计算机测温管理系统[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
19 |
刘日新;宁宝林;;钢坯连续加热炉计算机在线控制数学模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1年03期 |
20 |
杨庆华,徐育新;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J];测控技术;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