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沉积Zn-Fe-SiO_2复合镀层的工艺及机理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Zn-Fe-SiO_2复合镀层的工艺和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绘制了Zn-H-2O系和Pe-H_2O系的电位-pH图,并对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锌和铁发生共沉积的区域很大,这就对电沉积Zn-Fe合金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锌和铁的平衡电位差别较大,所以,必须在镀液中添入一定量的配合剂才能使锌铁产生共沉积。
确定了Zn-Fe-SiO_2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其工艺条件为:FeSO_4·7H_2O120~200g/L、ZnSO_4·7H_2O 30~70g/L、(NH_4)_2SO_4 80~120g/L、C_6H_8O_7·H_2O30~50g/L、H_3BO_3 30g/L、抗坏血酸1g/L、SiO_2 20~60g/L、添加剂适量、pH值2~4、施镀时间60min、电流密度Dk 4~8A/dm~2、镀液温度15~25℃、搅拌速度200rpm。
电沉积Zn-Fe-SiO_2复合镀层的工艺研究表明,通过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可以获得成分不同的复合镀层。主盐浓度是影响Zn-Fe-SiO_2复合镀层铁含量最主要的因素,FeSO_4·7H_2O的添加有利于提高镀层铁含量,而ZnSO_4·7H_2O的添加有利于降低铁含量。导电盐(NH_4)_2SO_4的添加有利于提高镀层的铁含量,配合剂C_6H_8O_7·H_2O的添加有利于降低镀层的铁含量,但它们的影响比较小。温度对镀层铁含量的影响比较小,而且没有规律性。镀液pH值上升,可以导致镀层铁含量下降,但有利于提高SiO_2含量。电流密度对镀层成分的影响很大,铁含量在电流密度为6A/dm~2时最低,而SiO_2含量在电流密度为6A/dm~2时最高。SiO_2的添加在一定限度内有利于提高镀层的SiO_2含量,但基本上不影响锌铁的含量。
研究了Zn-Fe-SiO_2复合镀层(Pe 7.20~12.09%、SiO_2 0.40~0.51%)的耐蚀性,结果表明,Zn-Fe-SiO_2复合镀层无需钝化即具有较高的耐蚀性。在稀HC1溶液中,该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与,Zn-Fe合金镀层相当,其耐蚀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于镀层中的铁含量,铁含量越大,镀层的耐蚀性就越好,在所掺杂含量的范围内,SiO_2的含量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不大;在5%NaCl溶液中,Zn-Fe-SiO_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要好于Zn-Fe合金镀层,大约为Zn-Fe合金镀层的1.5~4倍,更远远好于Zn镀层,大约为Zn镀层的3~20倍,并且Zn-Fe-SiO_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会随着铁含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SiO_2含量的增大而提高。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首次提出了微双电层的概念,并从510:微粒表面微双电层、界面场强、
阴极极化等方面对510:微粒与Zn一Fe合金的共沉积过程进行了机理研究。结
果表明,510:微粒在镀液中可以吸附一定量的阳离子而显正电,这有利于它输
送到并吸附在阴极上与基质金属共沉积;界面场强对复合电沉积的影响较大,
这种影响可以通过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中微粒含量的影响体现;Zn一Fe合金共
沉积时,Zn的存在使得Fe的沉积电位负移,Fe的存在使得Zn的沉积电位正
移,而且本来电位较负的Zn首先沉积,因此Zn一Fe合金共沉积属于异常共沉
积;5102微粒的加入对Zn一Fe合金共沉积的阴极电化学行为影响不大。
|
|
|
|
1 |
白晓军,傅光,黎樵燊;热处理对Ni-P-SiC复合电镀层组织结构和耐磨性的影响[J];表面技术;1995年06期 |
2 |
郭忠诚,邓纶浩,杨显万,朱晓云;电沉积RE-Ni-W-P-SiC-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研究[J];材料保护;2001年01期 |
3 |
刘龙玉,郭忠诚,徐瑞东,薛方勤;电沉积RE-Ni-W-P-SiC-PTFE非晶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结构[J];金属热处理;2004年08期 |
4 |
舒绪刚;何湘柱;黄慧民;傅维勤;温立哲;姬文晋;;纳米二氧化锆在复合镀中的应用[J];无机盐工业;2007年10期 |
5 |
舒绪刚;何湘柱;黄慧民;傅维勤;温立哲;姬文晋;;纳米ZrO_2在复合镀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3期 |
6 |
姚素薇,廖川平,周旻,郭鹤桐;聚丙烯酰胺大分子链掺杂基质金属锌的复合过程[J];化工学报;2001年06期 |
7 |
许乔瑜;蔡勤;;锌及锌合金基电沉积耐蚀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J];腐蚀与防护;2006年06期 |
8 |
吕柏林;;耐磨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07年01期 |
9 |
姚素薇,廖川平,郭鹤桐;锌电沉积与丙烯酸盐聚合的复合过程[J];应用化学;1997年02期 |
10 |
古晓雁;潘湛昌;肖楚民;张环华;胡光辉;魏志钢;;纳米Ni-ZrO_2复合电镀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11期 |
11 |
钟世安;彭旖;潘建勋;马承银;;工艺条件对电沉积Ni-金刚石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06年08期 |
12 |
舒霞;李云;吴玉程;黄新民;郑玉春;;Ni-W-ZrO_2复合镀层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07年06期 |
13 |
吴向清,谢发勤;铝合金基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的结构及耐磨性研究[J];材料保护;2003年01期 |
14 |
周海飞,杜楠,赵晴;复合电沉积工艺研究现状[J];电镀与涂饰;2005年06期 |
15 |
郭忠诚,朱晓云,杨显万;电沉积RE-Ni-W-P-SiC-PTFE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研究(Ⅰ)[J];电镀与涂饰;2005年09期 |
16 |
王玉;郭金彪;俞宏英;李辉勤;孙冬柏;;镍磷非晶纳米晶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年09期 |
17 |
覃奇贤;郭鹤桐;朱龙章;;镍-碳化钨复合电沉积过程的研究[J];材料保护;1993年07期 |
18 |
刘小珍;许路坤;宋玲玲;孙晓雯;;Ni-TiB_2-Nd_2O_3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1年01期 |
19 |
范宏义;电镀[J];材料保护;1998年06期 |
20 |
刘峥;林源斌;;复合电沉积法制备Ni-P-W-WC镀层及性能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