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不锈钢双层内衬钢管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钢管在输送物料时,容易受到物料的磨损和腐蚀。在钢管内涂敷耐磨、耐腐蚀的内衬层,如陶瓷内衬钢管,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加强内衬钢管的耐腐蚀性能,本文进行陶瓷不锈钢双层内衬钢管的研究。
本文使用ANSYS软件对内衬钢管进行热模拟。试算法推导出绝热温度大于2945K。通过热模拟,得出不锈钢层与钢管实现冶金结合的条件。
本文研究了铝热剂中各组元与Al反应的活性,实验得出:Cr_2O_3/CrO_3=0.75条件下,铝热反应较为平稳,溅射较少,Cr_2O_3转化较高;SiO_2与Al有一定反应,因而造成不锈钢层中Si成分较高;陶瓷层中残余Cr_2O_3含量随铝的过量率增大而减小。加入添加剂,可减少溅射程度;消除钢管与离心机轴差,可以避免内衬层的偏心;铝热剂中SiO_2在2%以下,CaF_2在4%以上时,陶瓷质量较好;不锈钢层中Al残余量在铝的加入量接近化学计算量时最小。
运用光学显微镜、XRD、SEM和能谱等分析了陶瓷不锈钢双层内衬钢管的组成、微观结构。不锈钢层组织为铁素体;陶瓷层主要为Al_2O_3,不含FeAl_2O_4相。并对冶金结合区域进行了具体分析。
本文还研究了不锈钢层和陶瓷层的耐腐蚀性能。在0.5mol/LH_2SO_4溶液中SHS不锈钢层的钝化电位为-0.354V,宽度为0.532V,钝化电流低于1.25×10~(-4)A/cm~2,具有一定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全面腐蚀试验发现,不锈钢层的耐腐蚀性能不低于1Cr18Ni9;陶瓷层因为不含耐腐蚀性能差的FeAl_2O_4,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
|
|
|
|
1 |
景德善,武振龙;20Mn_2SiWNbB建筑用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研究[J];山西机械;2000年S2期 |
2 |
龚羽,郑芳,焦四海;热模拟圆柱形压缩试样上金相观测点的选取[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年06期 |
3 |
李为卫;熊庆人;高蓉;张建勋;李庆琰;;冷却时间对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11期 |
4 |
高秀华;庞波;邱春林;齐克敏;田彦文;袁立忠;吴水龙;;冷镦钢ML40Cr盘条的热变形抗力[J];机械工程材料;2006年12期 |
5 |
贾坤宁;高彩茹;杜林秀;王国栋;刘相华;;焊接热循环对微钙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2007年02期 |
6 |
辛彬楠;刘国权;王安东;;C和N含量对V微合金非调质钢静态再结晶量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7 |
殷胜;万兰凤;;梅钢微合金化钢B510L的高温变形动态再结晶研究[J];梅山科技;2006年04期 |
8 |
刘洛夫,王伟华,李术元;干酪根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J];沉积学报;1995年S1期 |
9 |
刘大锰,金奎励,姚素平;沉积有机质的成烃热模拟实验研究[J];地质论评;1995年06期 |
10 |
彭文世,陈德玉;泥炭藓煤热模拟系列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6年02期 |
11 |
陈贻宏,李虎兴,程清武,郑琳,罗德信;X60级高韧性热轧管线用钢热模拟实验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12 |
张涛,杜林秀,杨成广;利用热模拟实验机进行冷轧过程模拟测定Q215冷轧变形抗力[J];物理测试;1998年03期 |
13 |
张胜华,占珍珍,赵祥伟;HAl64-5-4-2合金的高温本构方程[J];矿冶工程;2004年06期 |
14 |
李红英,耿进锋,李慎金;SWRCH22A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J];金属热处理;2005年09期 |
15 |
徐耀辉;文志刚;唐友军;宋换新;李浮萍;;热模拟在线同位素技术在气源对比中的应用——以渤中凹陷QHD30-1N-1井、BZ13-1-3井气源对比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6期 |
16 |
王传武;高惠临;;焊接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对X80级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J];焊管;2007年03期 |
17 |
陈子坤;许加陆;周忠华;;基于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的轧机轧制力研究[J];江苏冶金;2008年02期 |
18 |
陈延清;王敬礼;张飞虎;董现春;张永强;杜则裕;;高强度船体用钢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J];焊接;2008年06期 |
19 |
乔立峰;张红梅;王渐灵;刘振宇;王国栋;;细晶高强IF钢连续冷却相变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年16期 |
20 |
陈延清;杜则裕;许良红;牛辉;;高Nb X70管线钢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J];焊管;201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