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村镇木结构房屋建筑抗震构造研究

谷军明  
【摘要】:木结构建筑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比较悠久。在木材资源比较丰富而经济上又相对落后的地区,木结构房屋仍然是比较适用的村镇建筑。村镇建造木结构房屋时,缺乏详细的关于村镇抗震方面规范条例,村镇房屋的抗震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详细介绍了村镇中比较常用的四种木结构房屋,分析了各自的建筑结构特点,叙述了木结构房屋比较常用的几种墙体,以及这几种墙体和木构架房屋的结合情况。 研究分析了木结构房屋在以往地震中的震害损失情况,总结了木结构房屋容易出现的损害部位,以及木结构房屋围护墙体的破坏情况,并分析了木结构房屋产生这些破坏的原因。 针对木结构房屋容易造成的破坏情况,如节点容易被拉脱,木结构房屋柱脚容易移动和墙体倒塌伤人等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构造上的抗震措施,以提高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减少村镇木结构房屋震害损失。 通过对云南省丽江、大理、建川等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理论分析,对村镇中比较常用的几种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抗震构造措施,对村镇木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成煜;丽江地震土木结构房屋震害分析[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4期
2 张伟;;塘河地区土、砖木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93年02期
3 吴曙光;常业军;;工程结构基于震害损失的动态投资优化[J];基建优化;2007年03期
4 肖燕;陆宁;冯娟;王巍;;建筑结构抗震设防投资的优化决策[J];四川建筑;2008年01期
5 王湘昊;;我国村镇震害特征及房屋结构类型[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2期
6 谷军明,缪升,杨海名;云南地区穿斗木结构抗震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S1期
7 苗爱梅;陈康;;汶川8.0级地震非承重墙体震害调查分析[J];灾害学;2010年03期
8 金峰;贾超;王品江;张楚汉;;基于功能的高坝建设方案的风险决策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8期
9 徐红杰;陶忠;余文正;;姚安7·9地震土木结构民居震害及基于震害的穿斗木构架节点抗震加固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0期
10 王媛媛;;“我们在行动”——北京金地物业爱心捐助系列活动纪实[J];城市开发;2010年09期
11 王亚勇;城市地震灾害管理系统[J];建筑科学;1996年02期
12 周光全,谭文红,施伟华,毛燕,解丽;云南生命线工程及水工结构的地震灾害损失研究[J];灾害学;2005年01期
13 卢永坤;施伟华;非明伦;郑定昌;林芳美;;会泽5.3级地震建(构)筑物震害分析[J];地震研究;2006年01期
14 ;湖南省:规范管理 提高农房建设水平[J];城乡建设;2009年01期
15 黄金胜;陆琨;陶忠;;云南宁洱6.4级地震农村居民传统房屋震害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S1期
16 程金有;;防震减灾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基建管理优化;1998年04期
17 曹少康;韩孟;;宁夏农村建筑抗震[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1981年04期
18 李成煜;罗永康;;云南鹤庆5.3级地震震害分析[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19 葛学礼;申世元;朱立新;;村镇抗震: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城市住宅;2008年06期
20 向培年;周玉华;;农宅闲置的困局与治理对策——以湖北省归州镇为例[J];城乡建设;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大成;林士镔;周宝峰;温瑞智;;新型震害损失评估系统模块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姜锐;苏小卒;;震害损失估计方法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谷军明;缪升;杨海名;;云南地区穿斗木结构抗震研究[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立军;赵纯青;石树中;李锰;;新疆破坏性地震损失“盲估”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王海英;齐岩鹏;高东波;李荣安;;建筑物震害损失预测的动态模型[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6 袁一凡;;四川汶川8.0级地震损失评估及其教训[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7 袁一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损失评估及其教训[A];中国科协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文集[C];2008年
8 高惠瑛;张铁军;黄声明;于威宇;;福建省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与现状分析[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石鉴邦;;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的社会效应[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10 陆新征;李易;缪志伟;陈序平;梁益;;建筑结构在灾害作用下的高性能仿真分析[A];首届工程设计高性能计算(HPC)技术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设防烈度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设计及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军明;村镇木结构房屋建筑抗震构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2 宋晓宇;基于GIS和遥感的城市震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D];新疆大学;2002年
3 孙尧;生命线工程震害损失评估及抗震减灾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王永哲;基于ArcGIS城市房屋建筑震害预测信息系统的研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5 孙雨;《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版的经济性分析[D];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2007年
6 陈磊杰;西南农村穿斗木结构房屋和夯土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7 陈洪富;城市房屋建筑装修震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8年
8 王龙;基于遥感影像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9 白倩楠;大震铁路桥涵震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李万鹏;西北地区典型生土民居的构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有存;“那时候”与“这会儿”[N];定西日报;2008年
2 张利平;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不仅是地震波[N];中国社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四典;裴寨村:告别土坯房 住上小洋楼[N];河南科技报;2008年
4 整理:本报记者 杨英春、实习生刘杨洋;风雪灾区行[N];新疆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芳;为了灾民早安居[N];陇南日报;2009年
6 玫昆仑;让学校成为“第一避难所”[N];咸宁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罗霞;建设平安校园马蹄疾[N];云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谢尚尧;乔迁新居拓富路[N];巴中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米赢;灾后重建:新家新世界[N];凉山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存才;以救人抢险救灾为第一要务[N];中国财经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