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卷烟主要有害成份的研究
【摘要】:吸烟与健康为全世界所关注,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是国内外业界十分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论文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及影响其含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卷烟降焦减害应用基础研究。设计新型的卷烟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采样装置,并建立和完善了卷烟及烟气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测试技术,为降害添加剂和降害技术的研究开发奠定基础,对降害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价。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应用造纸法再造烟叶,功能卷烟纸,嘴棒通风稀释技术,降害添加剂等降焦减害技术降低卷烟主要有害成分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开发了相应的降焦减害材料,并结合降焦减害其它技术系统应用于低焦油低危害卷烟的设计和开发中。
(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卷烟主流烟气(MS)和侧流烟气(SS)捕集装置。此装置的设计与国外所报道的装置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定量准确的特点。并对研究叶组配方、辅料对主流烟气和侧流烟气化学成份(尤其是有害成份)的影响非常有价值。此装置有助于研究二手烟气对不吸烟者的影响及开发低侧流低危害卷烟。
(2) 系统建立卷烟烟气中几类主要有害物质的分析测试方法。
首次建立了能同时测定卷烟烟气中十六种稠环芳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柱层析纯化和富集卷烟烟气中稠环芳烃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烟气中包括苯并[a]芘在内的十六个典型稠环芳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该法测定了近100种不同焦油含量的卷烟烟气中的稠环芳烃。研究结果表明:卷烟侧流烟气中稠环芳烃的总量高于主流烟气。卷烟主流烟气中稠环芳烃含量与主流烟气的焦油量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侧流烟气中稠环芳烃与主流烟气的焦油量无此相关性。
建立了一套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准确度高的烟叶、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等级的香料烟烟叶及叶脉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烟碱和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含量,从分析数据发现烟叶及叶脉中TSNAs含量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烟碱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为云南烟叶采收后的工艺处理过程中采用化学、生物、物理技术对TSNAs进行调控提供依据。
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富集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
|
|
|
|
1 |
姚二民;张峻松;戴建国;周骏;黄鸿勋;;茶质滤嘴降低卷烟烟气中亚硝胺的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
2 |
朱文静;杨俊;刘百战;苏庆德;陆怡峰;周宛虹;;UPLC-MS/MS对卷烟烟气中4种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快速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01期 |
3 |
管延渠;闫向阳;;醋酸纤维丝束复合降害增塑剂研制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22期 |
4 |
吴名剑;胡念念;李勇;孙贤军;陈小明;;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的液质联用分析[J];烟草科技;2007年10期 |
5 |
毛友安;钟科军;卢红兵;魏万之;戴云辉;魏新亮;李艳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烟草特有亚硝胺[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8年06期 |
6 |
庞永强;陈再根;侯宏卫;唐纲岭;高汉华;刘克建;颜丙杭;;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烟草特有亚硝胺释放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9年02期 |
7 |
毛友安,魏新亮,钟科军,魏万之,卢红兵,刘东山;烟草特有亚硝胺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4年07期 |
8 |
丁时超;杜文;任建新;钱晓春;刘建福;;LC-MS/MS定量分析卷烟中的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s)[J];中国烟草学报;2005年06期 |
9 |
张颖璞;陈笃建;张国强;谢金栋;鹿洪亮;;中草药在中式低危害卷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1期 |
10 |
姚二民;张峻松;梁永林;毛多斌;马宇平;曲志刚;;茶叶滤棒降低吸烟有害成分的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年09期 |
11 |
赵冰;李春松;闫克玉;姚二民;王建民;闫洪洋;黄鸿勋;;卷烟烟气粒相中有害物质的形成、危害及其减少措施[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2 |
戴亚;汪长国;朱立军;钟维勇;何蓉;吕杰超;;一种复合生化制剂在卷烟减害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8年05期 |
13 |
卢红兵,钟科军,毛友安,李文柏,魏万之;毛细管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测定卷烟烟气中TSNA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14 |
高玲;王英;徐杨;曹毅;洪超;朱建华;;微波辐射法减少卷烟烟气中的亚硝胺含量[J];江苏化工;2008年06期 |
15 |
刘少民,陶宁,戴亚,唐宏,陈良友,许萍,盛良全,方力;荧光光度法测定卷烟烟气中3,4-苯并[α]芘[J];中国烟草科学;2002年02期 |
16 |
姚伟,冯学伟,王邵雷,李桂贞,杨良驹;卷烟烟气中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7 |
闫克玉;王建民;姚二民;闫洪洋;黄鸿勋;;卷烟烟气气相中的有害物质及其减少措施[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8 |
谢兰英;刘琪;谢新萍;;植物添加剂降低卷烟烟气自由基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06年01期 |
19 |
谢兰英;钟科军;刘琪;奚红霞;;卷烟烟气CO及其降低去除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
20 |
米娜;潘秀颉;杨陟华;姚华;朱茂祥;;卷烟烟气对机体的氧化损伤[J];环境保护;2007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