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乡土聚落研究

杨阳  
【摘要】: 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性。本文对其相关概念、形成过程、发展状况等进行了介绍。论述了乡土聚落的定义以及人文地理学对于乡土聚落的相适性。将人文地理学和乡土聚落这两个相对独立的领域进行综合思考,用交叉学科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乡土聚落,在研究的过程中加入人文因素,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乡村聚落地理研究的基础。在研究乡村聚落地理的相互关联的多种要素时,早期的研究者常常忽视人文因素,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自然因素上。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人文因素可能是影响一个乡村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论述。首先,从人文地理学和乡土聚落的发展历史谈起,由论文的第一章、第二章构成。介绍了有关的方法和理论以及人文地理学应用到建筑学中的相关著作。 其次,应用三个乡土聚落实例来说明人文因素在乡土聚落中产生的作用,由论文的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以大理地区的沙溪、喜洲和双廊为例,对乡土聚落中受影响最多的人文地理因素:交通运输路线、文化和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最后,总结乡土聚落营造研究中,应用人文地理学和建筑学结合后,在研究中出现了哪些新的领域、方法和技术路线,由论文的第六章构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冬;;我们能认同乡土建筑吗?[J];建筑师;2005年06期
2 武泰昌;;人文地理学讨论会运输地理组讨论情况简报[J];中国铁路;1981年16期
3 王益寿;王兴中;;美国高等院校现代地理学教育[J];人文地理;1986年01期
4 张帆;邱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优秀乡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以桂林市兴安县高尚镇待漏村规划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杨吾扬;;环境、规划与地理学[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89年01期
6 刘宏梅;周波;;乡土聚落的多元文化融合——泸州市福宝古镇范例[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7 刘宏梅;周波;;乡土聚落的多元文化融合——泸州市福宝古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8 吕红医;尹亮;;豫西地区窑洞民居的人文地理区划及形态特征探微[J];华中建筑;2010年07期
9 刘东海,马敏;人文地理学与其对国土规划理论研究的贡献及发展问题[J];经济地理;1991年04期
10 岳邦瑞;李玥宏;王军;;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1 D.N.Jeans;赵中枢;;澳大利亚的历史地理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89年03期
12 ;本刊作为"人文地理学专业核心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3期
13 胡晓鸣;张锟;龚鸽;;河流对乡土聚落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浙江清湖及安徽西溪南为例[J];华中建筑;2009年12期
14 范霄鹏;李蓓茹;;原型与形变——社会结构形态下的民居营建格局调适[J];华中建筑;2010年01期
15 范霄鹏;田红云;;乡土聚落营造中的人文共识——四川丹巴、道孚藏族民居研究[J];华中建筑;2008年09期
16 许晓东;;昨天的历史 今天的民间[J];设计家;2009年06期
17 方创琳;;《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理论·方法·实践》评述[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18 陈倩;;传统聚落形成机制研究框架——以云南滇西北地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0年05期
19 任绍斌;吴明伟;;西方城市空间研究的历史进程及相关主题概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5期
20 A.索非尔;刘闯;;山地地理研究的新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8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丰龙;刘云刚;;空间和尺度视角下的人文地理学要义再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龚胜生;;5W: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框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钱云;胡依然;;国外乡土聚落形态研究进展纵览[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峰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陈庆江;;《徐霞客游记》的人文地理学和地名学内容[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6 孙峰华;王富喜;林文杰;孙继凤;;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孙峰华;;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会远;;中国水利问题的人文地理学思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陈兆俭;;基于人地关系视野下乡土聚落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为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丁四保;;地理学的扰动问题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晓梅;黔东南六洞地区侗寨乡土聚落建筑空间文化表达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5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大学;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D];复旦大学;2007年
8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颖岚;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陈俊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阳;人文地理学视野下的乡土聚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捷;乡土环境与聚落形态——静升乡土聚落空间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3 史利莎;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理想风水模式的藏族乡土聚落景观空间解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晓阳;旅游开发与产业转型中的传统乡土聚落[D];清华大学;2002年
5 陈柳;通山县乡土建筑的人文地理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沈涛;先秦时期齐鲁体育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光辉;论《广志绎》的人文地理学贡献[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砚瑶;区域要素作用下的乡土聚落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翁有志;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汤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材人文地理选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刘艳飞 肖丹;贾绍凤:我是一个幸运的人[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徐峙;吴传钧:双脚量神州 一心为强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3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刘兰 陈澄;着眼可持续发展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科学与人文当代最重大课题之一[N];大众科技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梁懿娴;为中国喝彩[N];国际商报;2008年
6 通讯员 程君平 王文 记者 胡晓军;鄱阳湖古名有新说[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朱士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什么是“生态环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王晖通讯员 赵成顺;河大新增两个博士点[N];河南日报;2008年
9 丁全利 潘云唐;地理学中看土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10 陈志华;一个“脆弱”的话题[N];人民日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