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昆明盆地北部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

李杏茹  
【摘要】: 认识过去是了解现在和未来的关键。在对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中,为了了解现今的气候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变化特点及所产生的影响,对全新世环境变化的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全新世是与人类进化及人类文明形成最为密切的时期,人类从原始人演化为现代人,及人类所创造的数次灿烂文明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故这段时期的气候变化成为国际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的重点。因此,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开展是迫切的,其意义也是重大的。 高分辨率和精确定年的湖泊气候记录是认识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的重要方面。高原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变化反映更敏感,因而利用高原湖泊记录来反映古气候变化可能更具灵敏性。 昆明盆地是云南高原上最大的、发育最全的新生代山间断陷盆地,位于东亚季风、西南季风和高原季风的交界带,发育其中的滇池则是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对盆地全新世沉积物的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其沉积环境变迁及西南季风区全新世气候演化过程,并为西南季风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资料。 本文主要以盆地北部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钻孔剖面中的岩性特征及泥炭层发育特点与前人在盆地中做的~(14)C年代相对比,确定钻孔的相对年代。对湖泊沉积物进行粒度、磁化率等环境替代指标的实验分析,提取古环境变化信息,重建全新世昆明盆地北部地区沉积环境变化的历史。从而探讨全新世以来的滇池湖盆水面高低变化,并与高原其它湖泊如洱海的演化进行对比。对岩芯的孢粉进行提取,系统研究了本地区全新世期孢粉植物群及其植被演替,进一步探讨了本区在沉积时期的气候和环境。另外还对植硅体这一环境指标的运用也进行了大胆尝试。 通过沉积物各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认为钻孔为连续的湖相沉积,时间从8600—近代。本区依次经历了下列7个演化阶段: 1.(13—10.8m)约8600—7000 a B.P. 暖湿的高湖面期,随着砂砾层出现,可能代表浊流或洪水事件沉积; 2.(10.8—7.8m)约7000—5600 a B.P. 本阶段深湖相沉积逐渐恢复,全新世大暖期来临,对应西南季风强盛;在大暖期间,发现暖期前半部分对应暖湿气候期,降雨量逐渐增加,湖面逐渐升高。暖期后半部分,保持深湖状态,气候偏暖干; 3.(7.8—7.6m)约5600—5300 a B.P. 随着大暖期的结束,气候逐渐变冷,表现为冷湿特征,对应全球的一个中全新世降温期,本区发育泥炭层,推测为湖湾相沉积; 4.(7.6—5.2m)约5300—3500 aB.P. 继上阶段的冷期过后,各环境指标显示沉积环境动荡,导致孢粉不易保存,深湖与浅湖交替,推测当时为强烈的干湿交替气候特点; 5.(5.2—3.0m)约3500—2200 aB.P. 本阶段对应稳定的深湖沉积,推测气候可能比较湿润; 6.(3.0—0.9m) 2200—500 aB.P. 本阶段湖面退缩,深湖沉积结束,对应气候为温暖湿润特征,植硅体温暖指数显示比现在更为温暖;0.9m处,又经历一高湖面的深湖沉积期,此时气候寒冷; 7.(0.9—0m) 500 aB.P.以来 0.9m之后湖面有所降低,对应温暖湿润的气候,而且本阶段十字型植硅体出现表明此时玉米已经传入云南的昆明地区,标志着人类开始进行玉米的种植作业。 研究结果表明,对昆明盆地北部钻孔沉积物的环境指标的研究,揭示了丰富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记录到了西南季风的强盛和大暖期的对应关系,为本区气候环境变化和西南季风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资料。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宗涛;浙江海岸全新世海面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2年02期
2 凌申;盐城市境内全新世以来的海陆变迁[J];东海海洋;1989年03期
3 韩淑媞;北疆巴里坤湖全新世环境变迁序列[J];地质科学;1992年S1期
4 William Y.B. Chang,许雪珉,杨景荣,刘金陵;从沉积物特征谈太湖的演变[J];湖泊科学;1994年03期
5 孙东怀,周杰,吴锡浩;全新世气候适宜期黄土高原及黄土/沙漠过渡区年降水量的初步恢复[J];中国沙漠;1995年04期
6 张虎才;撒哈拉沙漠东北部全新世气候环境与人类活动[J];中国沙漠;1997年03期
7 刘嘉麒,吕厚远,J. Negendank,J. Mingram,骆祥君,王文远,储国强;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周期性[J];科学通报;2000年11期
8 赵全科;山东全新世史前文化繁荣的环境基础[J];福建地理;2000年03期
9 赵文宇,庞奖励,黄春长;全新世中国北方气候变化及环境特征[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10 陈吉阳;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冰川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等若干问题之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88年01期
11 蔡克明;威海海湾全新世海面变化[J];海洋科学;1990年05期
12 赵希涛,鲁刚毅,王绍鸿,吴学忠,张景文,谢志仁,杨达源,郑长苏,任剑璋;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地层及环境变迁与海面变化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0年04期
13 李华章;刘清泗;汪家兴;;内蒙古高原黄旗海、岱海全新世湖泊演变研究[J];湖泊科学;1992年01期
14 许东满;郑祥身;许湘希;;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J];第四纪研究;1993年01期
15 李道高,郭永盛;鲁东南滨海平原全新世海进地层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5年05期
16 贺秀斌,唐克丽,雷祥义;黄土高原全新世黄土重矿物研究及其土壤发生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6年02期
17 黎广钊,梁文,廖思明,方国祥;广西沿海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6年03期
18 王绍鸿,赵希涛;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有孔虫与海面变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9 李学杰;韩建修;唐荣革;陈芳;方小波;陈超云;李国胜;;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J];南海地质研究;1997年00期
20 任国玉;全新世东北平原森林-草原生态过渡带的迁移[J];生态学报;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光明;强明瑞;宋磊;郎丽丽;;LGM以来东亚季风区西北缘冬季风变化[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刘建国;李安春;;全新世渤海泥质沉积对黄海暖流作用的响应[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杨勋林;陈发虎;张平中;刘敬华;;全新世亚洲季风区石笋δ~(18)O值空间变化规律及气候意义[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唐领余;沈才明;;花粉记录的青藏高原全新世百年尺度的西南季风事件(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铁刚;江波;孙荣涛;张德玉;刘振夏;李青;;末次冰消期以来东黄海暖流系统的演化[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吉学平;Nina G.Jablonski;刘宏;Lawrence J.Flynn;李正;李枝彩;刘建辉;;云南腾冲江东山小水井全新世大熊猫的发现及其意义[A];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马胜中;梁开;陈太浩;;广西钦州湾浅层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介冬梅;胡克;吕金福;;大布苏湖全新世定量古生态过程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黄小忠;陈发虎;赵艳;程波;;新疆博斯腾湖8.4ka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艳灵;肖应凯;刘卫国;贺茂勇;肖军;马云麒;王秀芳;;庆丰剖面全新世生物碳酸盐的样品采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群英;渭河流域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高分辨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靳立亚;中东亚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陈淑娥;渭河流域全新世黄土光释光测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查小春;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蚀沉积事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谋;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态环境演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7 师育新;安徽巢湖杭埠河流域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金章东;内蒙古岱海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化学风化及古环境变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1年
9 魏明建;全新世黑垆土中千年尺度的全球变化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6年
10 常凤鸣;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杏茹;昆明盆地北部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晓鸿;内蒙古克什克腾全新世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李双;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沉积岩芯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1年
4 葛勇;长白山西麓哈尼泥炭地全新世植硅体与孢粉信息记录的古环境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党群;关中盆地全新世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的响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钿奇;山东半岛近岸海区全新世楔形泥质沉积体识别及形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7 韩宇平;周厚岐山全新世植被与生态环境演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侯春红;关中西部全新世的环境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战平;陕西岐山全新世黄土与环境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卞学昌;山东省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及其与史前文化发展阶段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绍武;全新世的气候突变[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杨睿;刘莉:中国北方全新世早期生计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杜弋鹏;北京东胡林遗址亟待保护[N];光明日报;2005年
4 澳大利亚雷楚市大学考古系 刘莉;中国史前的碾磨石器和坚果采集[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王青;从海陆变迁看浙东沿海新石器早期遗址的形成背景[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王绍武;气候突变可能存在的威胁[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常丽君;一个地球被极度改造的时代[N];科技日报;2011年
8 蔡玉高陈瑶;珠峰应高2万米,是啥力量削去许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纪涛;37年牵挂着你———东胡林人[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蔡玉高 陈瑶;化石数据证明珠峰“矮”了1.2万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