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楚公路红层边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
红层是红色陆相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层,岩性以砂岩、泥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是著名的易滑地层,边坡稳定问题非常突出。安宁至楚雄高速公路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路段通过红层地区,由于红层地区的软岩所具有的特殊工程特性,对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运营有很大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对挖方边坡的影响更大。
结合安楚公路工程实际,对工程沿线红层沉积建造环境,红层与红层软岩地层的特性,地质构造的基本规律,红层软岩岩体结构特征,以及通过调查分析,对安楚公路挖方边坡变形失稳破坏机制进行研究。
本文以安楚高速公路8、9合同段的典型红层路堑边坡的研究对象,在广泛的地质资料调研和工程地质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数值分析对红层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分析及加固防护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和研究成果如下:
(1)滇中红层多为软岩与硬岩相间,呈互层状产出,层间结合力弱。受区域构造影响,岩层扭曲褶皱强烈,多中高倾角,结构面发育,多有泥化现象。红层软岩抗风化能力弱,岩体差异风化明显,泥岩崩解剥落速度快。软岩在饱水条件下强度降低,泥化面及层间夹泥在饱水条件下强度极低。
(2)安楚高速路红层边坡,由于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及岩体结构特征。路堑边坡开挖后发生的变形破坏模式,主要破坏类型可分为五种:①顺岩层层面变形失稳破坏机制;②结构面不利组合形成的楔形体变形失稳破坏机制;③反顷边坡切层失稳破坏机制;④沿断裂构造岩带发生变形失稳破坏机制;⑤松动体变形失稳破坏机制。
(3)红层路堑稳定性评价,先用赤平投影图对倾斜红层边坡失稳模式做出快速、定性的判断。并给出了边坡破坏时,其结构面的赤平投影图的关系;并根据变形失稳模式采用工程类比法、极限平衡法及数值方法等方法对红层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4)对红层边坡的开挖坡比、防护措施的适用性进行讨论,提出了红层边坡防护加固设计、施工的特殊要求。
(5)由于红层所具有的特殊工程特性,对边坡的影响很大。对红层软岩边坡除进行合理的设计外,还应加强监测,用于评价治理效果及长期稳定性。
|
|
|
|
1 |
范大波;沈军辉;丁尧;刘维国;刘海;张青宇;;青川县大院乡董家危岩体的成因机制与破坏模式[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2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