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规划编制信息系统应用分析模型研究
【摘要】: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的工作,在规划编制及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土地规划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又涉及到地理空间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同时又需要大量数学模型的支撑,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信息系统来辅助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信息系统是指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存储、管理,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进行相关的预测,对土地各种利用类型进行合理统筹与布局的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信息系统涉及到的数据具有种类繁多、数据量大、时效性强、精度要求高、涉及面广等特点,必须结合GIS技术才能有效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辅助编制和图件的自动制图等。
地理信息系统对于编制与实施土地利用规划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而构建应用分析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领域之间起着必不可少的桥梁作用,土地规划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土地利用分类、土地评价、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动态变化分析、需求预测、合理布局与空间分区等应用都需要构建相应的模型。因此,研究规划信息系统应用分析模型在编制与实施土地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在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应用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问题,明确了规划模型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实现规划地区自然立地条件和区位特点分析、信息数据挖掘、土地适宜性分析及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等功能。然后根据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需要,构建了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动态变化分析、人口预测、土地供需预测、土地空间布局以及土地利用分区等土地规划模型,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和支撑。最后本文以官渡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各种模型应用于该区规划修编工作中,从而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达到严格保护耕地,限制建设用地增量的目的。本文通过规划编制信息系统应用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旨在使规划工作人员摆脱大量繁琐的手工工作,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