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波方程的精确解与分支问题研究
【摘要】:
非线性波方程是描述自然现象的一类重要数学模型,也是非线性数学物理特别是孤立子理论最前沿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对非线性波方程的求解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弄清系统在非线性作用下的运动变化规律,合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加深刻地描述系统的本质特征,极大地推动相关学科如物理学、力学、应用数学以及工程技术的发展。
本文从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的角度来研究非线性波方程的精确行波解、行波解的分支及其动力学行为。首先,在现有求解非线性波方程的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对非线性波方程的精确解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动力系统分支理论方法改进了求解非线性波方程精确解的一种子方程法,并用于求解几类重要的非线性数学物理方程,获得了一系列新的结果。其次,以动力系统分支理论和奇异摄动理论为研究工具,研究了几类源于实际物理问题的非线性波方程的行波解的定性行为,揭示了这些非线性模型中蕴涵的丰富的动力学性质,获得了奇异同宿轨道的动力学性质,分析并解释了这些复杂行波解产生的原因,丰富和发展了李继彬教授提出的研究奇异非线性波方程的动力系统方法一三步法。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第一章是绪言,综述了非线性波方程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介绍了近年来非光滑波的发现、相应的研究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非线性波方程与动力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运用动力系统相关理论研究非线性波方程的现状。本章最后介绍了李继彬教授提出的研究非线性波方程的“三步法”的主要理论和结果以及其它预备知识。
第二章通过改进范恩贵教授提出的求解非线性波方程的一种子方程法,研究了Sawada-Kotera方程的求解问题。该子方程法通过在复杂非线性方程与相对简单的一个子方程之间巧妙地构造一个多项式变换,把求解非线性波方程的问题转化为求解子方程。因此如何获得子方程的更多的精确解成为该方法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研究了一般形式的子方程,提出了改进的子方程法,并将之应用于求解Sawada-Kotera方程,获得了Sawada-Kotern方程的大量新精确解,如多峰孤立波解,多峰周期行波解等。特别地,在所获得的精确解中所含参数都与方程的系统参数无关,因此,让这些参数取不同的值,相应的解便会呈现十分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利用这种改进的方法求解非线性波方程的优越之处在于,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一般形式的子方程的所有精确解(为节省篇幅,本文主要给出了它们的所有孤立波解和扭波解、部分的有理解和周期行波解),而且还能获悉每一个解的动力学性质及其满足的参数条件,这充分显示了利用动力系统分支理论改进的方法在研究非线性波方程精确解方面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利用“三步法”研究了一类正则长波方程即R(m,n)方程的行波解。利用时间尺度变换,把R(m,n)方程的奇异行波系统转化为一个正则动力系统,在运用经典的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研究正则系统的轨道的定性行为的基础上,利用正则系统与奇异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奇异摄动理论知识获得了R(m,n)方程行波解的定性信息,解释了该方程非光滑行波解产生的原因,并证明了正则系统的奇异同宿轨道对应的解是R(m,n)方程的光滑周期行波解而不是孤立波解。
第四章研究了一类非线性耗散项和非线性色散项共存的n+1维Klein-Gordon方程,讨论了非线性耗散强度、非线性色散强度和非线性强度效应的共同作用对系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解的动力学性质对这些非线性强度的依赖性。强调了奇异直线的存在是导致系统出现非光滑的周期尖波、孤立尖波和破缺波的根本原因,获得了各种光滑波和非光滑波存在的充分条件。奇异系统与正则系统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从而导致两系统某些对应轨道有着完全不同的动力学性质,比如,与正则系统的奇异同宿轨道相对应的奇异系统的轨道可能是其周期轨道也可能仍是同宿轨道,奇异系统的这两种不同的轨道对应的是原Klein-Gordon方程具有完全不同动力学性质的解:周期轨道对应着光滑的周期行波解而同宿轨道对应着光滑的孤立波解。然而如何判定奇异同宿轨道是奇异系统的周期轨道还是同宿轨道?这又依赖于非线性耗散强度和非线性色散强度。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非线性耗散强度、非线性色散强度以及非线性强度效应的共同作用对系统的本质影响,也充分展示了奇异非线性波系统的魅力。本文利用奇异摄动理论解释了正则系统与奇异系统之间对应轨道具有不同动力学行为这一奇妙现象,对其给予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并给出了判定轨道性质的具体方法,丰富和发展了研究非线性波方程的动力系统方法一三步法。
第五章研究了两类变形的2+1维Boussinesq型方程(正指数Boussinesq方程和负指数Boussinesq方程)的行波解的定性行为。由于它们的行波系统都具有奇性,因此我们借助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研究了对应的正则系统,获得了正则系统所有有界轨道的定性性质,进而分析了这两类方程光滑行波解和非光滑行波解产生的分支参数条件,获得了各种有界行波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特别地,对于负指数Boussinesq方程的行波系统而言,其正则系统的所有光滑轨道都对应着奇异系统的光滑轨道,正则系统的奇异同宿轨道和异宿轨道也分别对应着奇异系统的同宿轨道和异宿轨道(即负指数Boussinesq方程的光滑孤立波解和扭波解),从而得到了负指数Boussinesq方程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不可数无穷多个光滑孤立波解的存在性。对于负指数Boussinesq方程来说,奇性并没有导致非光滑行波解的出现,这说明奇异直线的存在只是使奇异系统有非光滑解存在的可能性,但并不必然导致系统出现非光滑解。也就是说,奇异行波系统不一定存在非光滑的行波解。
第六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
|
|
1 |
陈嗣熊;非线性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数学方法[J];力学与实践;1979年03期 |
2 |
朱兆祥;爆炸、冲击和非线性波[J];爆炸与冲击;1982年04期 |
3 |
孙孚;均匀倾斜水底上非线性波浪的传播与变形Ⅰ——非线性波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5年06期 |
4 |
伍时桂,李兆治,马新腾;非线性波在动脉内传播的数值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5 |
安玉坤;;跳跃非线性波方程的一个新结果[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
6 |
马少杰,于荣金,赵伟;棱镜非线性波导耦合光学双稳器件[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90年02期 |
7 |
刘秦玉,秦曾灏;热带海洋和大气非线性波动及其正压稳定性[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1年01期 |
8 |
李继彬;;两非线性波方程真圈解的存在性和破缺性质[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9年05期 |
9 |
张纪岳;三光子参量系统中的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
10 |
张纪岳;四光子参量系统中的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4期 |
11 |
刘儒勋,周太华,李百浩;用拟特征线法解非线性波问题——计算格式与数值试验[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
12 |
欧阳首承;大气扰动中的非线性波及其相互作用[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
13 |
陶建华,尤学一;非线性波流场和波流载荷的数值模拟[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1年01期 |
14 |
史建魁;无碰撞低β磁流管中的非线性波[J];空间科学学报;1993年02期 |
15 |
呼青英;张宏伟;;具时间依赖系数和耗散边界的非线性波方程的能量指数衰减性[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6年03期 |
16 |
王兆国;秦树洪;颜军;;固体介质中非线性波的能量初探[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1期 |
17 |
黄思训,张铭;大气中非线性波动的非频散解——Ⅰ.拟能影响函数及其应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09期 |
18 |
魏天功,徐国华;机械振动中非线性波方程的分解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9 |
赵广慧;张年梅;杨桂通;;浅水非线性波的数值模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20 |
马瑜,陈耀松;有限水深中的极限非线性波[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3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