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福保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研究
【摘要】:福保人工湿地属于昆明市环湖东路沿线土地一级开发生态湿地示范工程之一,工程在2008年11月完工,总占地面积81200m2,其中水域面积80%。该人工湿地建成仅几个月后,湿地内的植物生长繁茂,植物景观初具雏型。把福保湿地内生长的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福保湿地在完工第二年后湿地上生长的植物情况调查,包括植物种类组成和植物景观特征;在前面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睡莲(Nymphaea tetragona)、香蒲(Typha przewalski)七种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生观赏植物作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七种试验植物成熟叶片在营养生长期、繁殖期、枯萎初期三个时期中氮、磷、钾、钙、镁、钠、硅、铜、铁、锌、铝、锰、铅、硒14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比较它们各自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富集能力;最后在元素吸收能力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七种试验植物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观赏价值、营养元素吸收能力这两方面对七种水生植物作了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通过系列的调查和试验,能为园林湿地景观以及相同污水源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材提供参考价值,并取得以下5点研究结果:
(1)在2009年4月-11月期间,通过外业实地调查,确定在该湿地上共生长植物91种,隶属于49科、82属,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科是菊科、天南星科、莎草科、禾本科。依据试验地特殊的环境可把福保湿地植物景观分为水体植物景观、岸线植物景观两类。
(2)植物对营养元索的吸收不一定与环境中相应元素的浓度呈简单的因果关系,影响植物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植物发育阶段、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植物生理年龄对植物叶片干物质中矿质养分含量影响最重要,易循环的氮、磷、钾元素在植物的营养生长期、繁殖期、枯萎初期三个时期叶片含量差异较大,不易循环的金属元素在三个时期叶片含量差异不明显。有些营养元素之间会产生相互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表现最明显的是湿地水质中含量过高的氮、磷元素抑制了植物对铜的吸收。
(3)七种水生植物对氮、磷都有较强的富集作用,效果最明显的是浮叶植物睡莲和漂浮植物凤眼莲。睡莲叶片中氮含量在枯萎初期最高,为3.94%;凤眼莲叶片中磷含量在营养生长期最高,为3.36mg/g。
(4)对于金属元素和常规营养元素,植物之间的吸附能力没有表现出一致性。铁在睡莲叶片中富集能力最强,最高含量是1.10mg/g;芦苇叶片对铜、硅富集能力最强,最高含量分别是0.0060mg/g、50.09mg/g;再力花对锰、铝富集能力最强,最高含量分别是0.66mg/g、7.97mg/g;凤眼莲对锌、铅、钾富集能力最强,最高含量分别是1.91mg/g、0.0338mg/g、23.93mg/g;香蒲对硒、钙、镁富集能力最强,最高含量分别是0.0195mg/g、7.03mg/g、4.30mg/g。铁、锰、钙、镁、硅5种元素在试验植物叶片中含量处于正常植物含量范围的高值;锌的含量是普通植物的2-5倍,但是七种植物生长良好,说明试验植物对这些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它元素含量都处于普通植物正常范围内。
(5)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植物观赏价值与植物营养元素吸收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模型共确定10个评价因子,在前面实地调查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评价因子权重值的计算和每种植物各项评价因子的打分,最终七种水生观赏植物的综合评价结果为:睡莲梭鱼草再力花凤眼莲香蒲芦苇茭白。睡莲的优势表现在:它作为传统的观赏水生花卉,花朵色彩丰富、花型优美大方,花期长,无论是群植还是单株点缀都具有其它水生植物不可比拟的观赏价值,同时它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吸附能力表现了明显的优势。其余六种植物,在元素富集方面,每种植物都对某种元素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植物之间综合能力差异不明显,但是六种植物在观赏方面有较大差异。梭鱼草、再力花、凤眼莲、香蒲四种植物无论群植做水岸背景或是丛植点缀造景,可赏性都比较强,但是前三种植物花部的花色、花型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香蒲花部观赏价值次于这三种植物;芦苇、茭白属于大型草本植物,单株株型稍显凌乱,适合群植营造大面积气势,在园林应用中受水体面积的限制。
|
|
|
|
1 |
刘功;;保护湿地及其自然资源[J];环境;1997年05期 |
2 |
欧菊泉,张小云,彭青林,田学达;几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
3 |
梁威,吴振斌,詹发萃,邓家齐;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微生物与净化效果的季节变化[J];湖泊科学;2004年04期 |
4 |
王庆安,任勇,钱骏,张秋劲;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的生物群落[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
5 |
招文锐,杨兵,朱新民,束文圣;人工湿地处理凡口铅锌矿金属废水的稳定性分析[J];生态科学;2001年04期 |
6 |
刘然;肖源鸿;陈孝军;;浅谈微动力生物生态集成工艺[J];科技资讯;2009年34期 |
7 |
吴振斌,陈辉蓉,贺锋,成水平,付贵萍,金建明,邱东茹,任明迅;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磷的净化效果[J];水生生物学报;2001年01期 |
8 |
王晓玥,徐青山,葛滢;人工湿地对西湖非点源污染源的治理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9 |
夏汉平,柯宏华,邓钊平,谭鹏,刘世忠;人工湿地处理炼油废水的生态效益研究(英文)[J];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
10 |
卢晓岩,梁莹;浅谈人工湿地技术在城镇污水资源化中的适用性[J];甘肃科技;2003年09期 |
11 |
朱棣,聂晶,王成,张治国;一种新型的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设计——以山东省南四湖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4年03期 |
12 |
王久贤;白泥坑人工湿地水力学计算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1997年06期 |
13 |
李旭东,周琪,张荣社,张旭,李广贺;三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比较研究[J];地学前缘;2005年S1期 |
14 |
卢少勇;张彭义;余刚;金相灿;;人工湿地处理农业径流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
15 |
曹文华;;关于人工湿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1期 |
16 |
刘淑芳;;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4期 |
17 |
陈萍;;浅谈人工湿地在某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02期 |
18 |
冯永锋;;世界为什么是干的[J];今日国土;2009年02期 |
19 |
郑凤宜;张磊;陈刚;;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在中小城镇及农村污水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年04期 |
20 |
洪轶璇;;人工湿地浅谈[J];科技资讯;2010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