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质量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制作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微粒皮、小皮片移植环境下能否改善创面修复质量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探讨干细胞治疗烧伤创面及皮肤缺损创面的试验研究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方法:滇南小耳猪2头,雌雄各—(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YXK2005-004),抽取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及体外培养方法扩增、纯化BMSCs,音养至第3-5代留取备用。每头猪脊柱两侧分别制作12个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创面大小为3cm×3cm,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个,共计48个创面。实验组A:微粒皮+BMSCs;实验组B:自体小皮片+BMSCS;实验组CBMSCs.对照组a:微粒皮;对照组b:自体小皮片移植;对照组c:PBSc术后1周、2周、3周、4周创面取材,做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组织病理等级,免疫组化染色Ⅰ型、Ⅲ型胶原观察其阳性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GF-β1、TGF-β3、Ⅰ型、Ⅲ型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
结果:大体观察创面可见第2、3、4周时创面实验组愈合情况均优于各自对照组,术后第3周实验组中B组创面已愈合优于A组的部分愈合及C组的肉芽创面。创面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第1周、2周、3周、4周,实验组(A、B组)较对照组(a、b组)创面愈合的组织病理等级评分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后第]周、2周、3周、4周,实验组(A、B组)表皮基底层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a、b组)高。Ⅰ型、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相比对照组Ⅰ、Ⅲ型胶原染色深。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提示,术后1周、2周、3周、4周TGF-β1mRNA实验组(A、B、C组)较对照组(a、b、c组)表达较逐渐降低(P0.05);术后1周、2周、3周、4周实验组TGF-β3mRNA较对照组表达较逐渐升高(P0.05),术后各周实验组(A、B组)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B组)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其中实验组C组与c组Ⅰ/Ⅲ型胶原比例变化不明显,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移植创面的BMSCs能够促进微粒皮、小皮片组织成活,促进创面愈合。2、移植于创面的BMSCs,在创面微粒皮及小皮片组织微环境的作用下,调节细胞因子TGF-β1、 TGF-β3的分泌,早期提高TGF-β1的表达及后期提高TGF-β3的表达,参与创面修复过程,3. BMSCs能提高实验组(A、B组)创面修复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并降低Ⅰ/Ⅲ胶原比例,从而改善创面修复质量。4.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还不能取代传统的微粒皮和小皮片植皮。
|
|
|
|
1 |
宋爱云,朱桂芹,康思钦,陈风兰,巨桂兰;难愈合创面浅析[J];菏泽医专学报;1994年02期 |
2 |
张志民,黄崇本,石崇荣,吴纯洁,张代录,唐时森;蔗糖促进烧伤残余创面的愈合[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
3 |
金莲姬,徐春华;先锋霉素与糜蛋白在感染创面换药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3期 |
4 |
岑斌,黄胜英,赵小红,刘亚荣,张益寿;78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4期 |
5 |
江滨;局部皮瓣治疗小片状深度烧伤创面[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0年S1期 |
6 |
李锦永;胡洪良;王焕新;;岛状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6期 |
7 |
王波涛,李新华,陈璧,董茂龙,贾赤宇,朱雄翔,胡大海,徐明达;烧伤后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内毒素测量及其致病机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4期 |
8 |
荣新洲,吴永恒,任加良;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应用利福平致肝功能严重损害2例报告[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9 |
王强,刘拱喜,韩兴海,胡福兴;6例染液烫伤患者的临床特点[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
10 |
于勇,付小兵,孙同柱,赵志力;糖尿病大鼠背部创面愈合过程中细菌量变化的动态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06期 |
11 |
张健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创面辨证施治235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3年10期 |
12 |
彭湃,鲁开化,艾玉峰,郭树忠;透明质酸刺激因子局部外用对兔耳缺血创面愈合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1期 |
13 |
王强;刘铁宏;孙夕元;;创必复治疗重度皮肤缺损创面的疗效观察[J];医药世界;2006年06期 |
14 |
刘建波,李荟元,张淋西;创面肉芽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
15 |
牟世伟,高金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
16 |
黄永俨;中西药结合治痔瘘术后创面愈合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0年01期 |
17 |
徐刚,徐琦,方承轼;MEBO在高频术后皮肤创面上的应用[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年01期 |
18 |
姜会庆,汪军,胡心宝,解伟光,汪涌,陈一飞;纳米银敷料在烧伤创面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05期 |
19 |
盛岗;范业斌;熊龙;杨平福;;简易负压封闭引流用于创面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11年01期 |
20 |
王成传,蒲志彪,吴杰孝,桑兆兴;MEBO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处理探讨(附20例报告)[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6年01期 |
|
|
|
|
|
1 |
龙笑;白明;赵茹;乔群;王晓军;宋可新;俞楠泽;王阳;;臀部创面手术治疗策略[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2 |
叶祥柏;夏来启;陈忠勇;王锡华;沈运彪;李金玺;高彩虹;;严重烧创伤创面的修复探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3 |
夏来启;叶祥柏;王锡华;沈运彪;陈忠勇;李金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的创面修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4 |
叶祥柏;夏来启;陈忠勇;王锡华;沈运彪;李金玺;高彩虹;;严重烧创伤创面的修复探讨[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5 |
夏淑琴;;阴部烧伤的健康教育[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6 |
解伟光;;爱可欣抗菌凝胶在烧伤和褥疮创面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7 |
姜会庆;洪志坚;解伟光;汪军;胡心宝;周济宏;袁斯明;;复杂难治性创面的修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8 |
姜会庆;洪志坚;解伟光;汪军;胡心宝;周济宏;袁斯明;;复杂难治性创面的修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9 |
江华;朱晓海;赵耀忠;张盈帆;章建林;孙美庆;刘安堂;张文俊;陈刚;林子豪;;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严重感染创面的修复[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10 |
;银离子敷料在烫伤创面的应用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