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AF)心室率(HR)的波动情况,阵发性AF(PAF)发作、持续、终止的节律变化,诱发PAF的可能因素,及P波离散度(Pd)的动态变化。方法:3导、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DCG)检测,采用心室率各参数和24h每小时平均心室率的频率趋势图分析持续性AF的HR波动情况;分析PAF各时段发作、终止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的节律变化;研究PAF发作与窦性心室率、前5min窦性心律的心率变异、房早及其配对间期的关系;实时12导联同步DCG测量PAF发作前即刻、前1h的Pd。结果:(1)持续性AF最快、最慢、和平均HR两两比较P<0.001,HR存在昼快夜慢的节律变化;(2)PAF发作于3:00增多,凌晨4:00~6:00达高峰,终止与发作的节律变化基本一致,持续高峰在11:00~16:00;(3)PAF发作前HR<60bpm者78次(32.09%),伴LF/HF<1.5者68次(87.18%);HR>90bpm者52次(21.3%),伴LF/HF>2.0者43次(82.69%);(4)诱发PAF的房早配对间期(453.21
士57.32ms)及配对间期500ms者与对照组比较P0.05,0.01。
(5)PAF发作前即刻、发作前lh的Pd为46.8士9.45ms,43.20
士7,83ms,P0.05。结论:DcG对评价持续性AF心室率的
控制,分析PAF发作、持续、终止的节律变化,PAF发作与窦
性心率、自主神经介导、房早及配对间期的关系,是一项十分
有用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预防PAF的发生及复律等治疗提供
依据;实时12导同步DCG能直接反映PAF发作前即刻Pd的
动态变化,较12导同步体表ECG更为客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