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评估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血流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与正常肾脏肾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定量分析,研究肾脏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的相关性,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估肾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病例组为36例临床确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46.76±7.31岁;对照组由健康志愿者5例和临床排除肾脏疾病、心血管及肺脏疾病的其他疾病患者37例组成,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1岁~74岁,平均年龄34.81±6.23岁。所有受检者在进行超声检查前检测血肌酐和血清尿素氮水平。使用仪器为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首先对所有受检者双肾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随后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超声造影剂为声诺维(SonoVue),经肘静脉团注,每侧肾脏使用剂量均为1.2ml。定量分析软件使用随机QLAB图像分析软件,将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置于肾皮质内,计算感兴趣区域内造影剂回声信号强度,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 TIC曲线),经伽马拟合公式获取肾脏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包括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曲线上升支斜率(Slope Rate of Ascending Curve, A)、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曲线下降支斜率(Slope Rate of Descending Curve,α)。
【结果】超声造影实时观察及定量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左、右肾间超声造影剂的增强、廓清顺序及增强强度无明显差别。实时观察:病例组的增强速度较对照组慢,肾皮质的达峰强度均低于对照组,造影剂消退速度慢;增强区域造影剂分布较对照组稀疏、粗糙。定量分析:病例组肾脏超声造影的TIC曲线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上升缓慢,下降缓慢,到达峰值时间延迟;其定量灌注参数与对照组相比,肾皮质灌注曲线下面积增大、峰值强度减低、曲线上升支斜率增大、达峰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曲线下降支斜率较对照组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脏TIC灌注曲线的相关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的相关性良好,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曲线上升支斜率与血肌酐、尿素氮呈正相关,峰值强度与血肌酐、尿素氮呈负相关。
【结论】肾脏实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实时观察肾皮质血流灌注过程,其TIC灌注曲线定量分析参数可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皮质血流灌注的真实水平,与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且具有安全无创、简便快捷、可反复检测等优势,有助于临床对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诊断、监测随访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