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虫病:云南省单中心2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肝片形吸虫病散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片形吸虫病在云南的散发流行、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转归,为肝片形吸虫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的25例肝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患者的男女发病率相当,以汉族36%(9/25)及白族16%(4/25)多见,分布地区以普洱44%(11/25)明显,其次为楚雄20%(5/25)、大理16%(4/25)等地。职业以农民40%(10/25)居多。多数患者有进食生菜的病史,包括水芹菜、鱼腥草等,部分家庭使用处理过生肉的炊具加工熟食。肝片形吸虫病起病隐匿,潜隐期患者约8%(2/25)可无症状、体征。急性期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占76%(19/25),其次为发热36%(9/25)。最突出的体征为腹部压痛76%(19/25),以剑突下明显(9例),右上腹次之(8例)。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占80%(20/25),生化中肝酶学异常患者占80%(20/25),其中GGT升高占68%(17/25)、ALP升高占60%(15/25)、ALT升高占20%(5/25)、AST升高占8%(2/25)。6%(9/25)的患者出现了低蛋白血症。大便虫卵阳性占16%(4/25),大便隐血阳性占8%(2/25)。病理活检可发现嗜酸细胞浸润、夏克雷登结晶、嗜酸性肉芽肿和小胆管增生,典型者可在切片中查见虫体。腹部超声主要表现为:斑片状的混合回声、低回声或实性回声病灶。CT上病灶主要表现为类圆形24%(6/25)、虫蚀样片状、斑片状或融合成团片状72%(18/25)的低密度影,可伴有混合密度影8%(2/25)及钙化20%(5/25),病灶主要靠近肝包膜80%(20/25),可沿门静脉12%(3/25)、胆管4%(1/25)走行或位于肝、胆管内4%(1/25)。病灶边界模糊,与周围分界不清,增强扫描88%(22/25)的病灶有强化,主要为病灶边缘的强化,表现为渐进强化、静脉期强化或延迟期强化。部分患者可有肝包膜有受累、胆管扩张、胆囊病变及腹腔内淋巴结肿大。治疗以三氯苯哒唑疗效最佳,治愈比例为90%(18/20)。结论:肝片形吸虫病在云南的散发流行地区主要是普洱、楚雄和大理,患者早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比较困难。对来自于散发流行区的患者,出现腹痛、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结合有进食生水、生菜史,临床应疑诊本病,若CT或MRI出现特征性邻近肝包膜的虫蚀样病灶表现可临床诊断,影像学不典型时应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相鉴别,必要时行肝脏病理确诊。肝片形吸虫病多数对吡喹酮治疗无效,三氯苯哒唑治愈率高,副作用较小。
|
|
|
|
1 |
董娇;;8例肝片形吸虫感染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年11期 |
2 |
王艳杰;王山宏;;羊肝片形吸虫的预防和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
3 |
江善祥,史晓丽,沈丽琳;肝片形吸虫体内谷氨酸的定性及定量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98年01期 |
4 |
王才安,王德威,魏辅强;林芝地区牦牛肝片形吸虫感染的初步调查[J];西藏医药杂志;1996年S1期 |
5 |
陈祖铭;桂东县耕牛肝片形吸虫的调查及防治[J];湖南畜牧兽医;1995年06期 |
6 |
赵立权;赵克平;杨忠宝;;肝片形吸虫对牛的危害和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5年24期 |
7 |
付歆颖;丁俊涛;;肝片形吸虫导致胆道感染一例[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
8 |
周广生,贺生中,周建强;佳灵三特驱除山羊肝片形吸虫的效果[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3年02期 |
9 |
姚宝安;兔肝胆管内发现肝片形吸虫一例[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5年03期 |
10 |
胡绍源;范刚;陆朝国;包怀恩;;贵州省黔西县发现猪肝片形吸虫报告[J];贵州医药;1990年03期 |
11 |
陈天铎;黄渌漪;陈华;;闽南耕牛肝片形吸虫感染情况初步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3年03期 |
12 |
于德海;于贵金;;黑河地区牛羊肝片形吸虫流行情况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3年03期 |
13 |
戎耀方;沈丽琳;赵桂芳;;肝片形吸虫与鸡蛔虫对某些神经递质及药物的反应的比较[J];畜牧兽医学报;1984年02期 |
14 |
王惠英,赵英,田忠厚,杨宏东,塔娜,韩琪;“三特”对人工和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绵羊的驱杀试验[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8年03期 |
15 |
成士瑾;项全申;;肝片形吸虫一例报告[J];内医学报;1981年02期 |
16 |
王维学;;肝片形吸虫的危害[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2年03期 |
17 |
王亚波;;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36例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8期 |
18 |
普布卓玛;一起发生在冬春季散发流行腹泻的病原学鉴定[J];西藏医药杂志;2005年01期 |
19 |
周承高;黔东南炭疽病散发流行原因初析及对策[J];动物检疫;1994年02期 |
20 |
朱辉清;蒋锡仕;李必富;;川西北草地牦牛、绵羊肝片形吸虫中间宿主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畜牧兽医版);198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