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他们进城或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由此出现了“民工潮”。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伴随此种现象产生了。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对于如何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也比较多。然而,鲜少有力量关注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本论文针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现状进行研究。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布朗族人群和彝族人群,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交通及信息闭塞、少数民族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大量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当地的留守儿童现象十分突出。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选取木老元中学和摆榔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心方面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而此阶段也是学生的叛逆期及性格塑造期。脱离了家庭教育及关爱的留守学生在性格方面容易出现偏执、怪异等问题,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家庭、学校及乡政府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十分必要。本论文的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说明了该论文的写作背景,并对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笔者详述了国内外对留守儿童进行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创新点及局限性进行了阐述。接下来,笔者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儿童心理健康理论以及以人为本、受教育公平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是对笔者的问卷调查进行细致分析:首先,笔者对为何选择施甸县木老元乡和摆榔乡留守儿童进行研究的原因及两个乡镇的概况进行了详细说明;接下来,笔者从留守儿童自我管理现状、家庭管理现状、学校管理现状及乡政府管理现状四个方面来分析两所学校的留守儿童的管理情况。文章的第四部分则是从家庭管理、学校管理及乡政府管理三个方面来分析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笔者从家庭教育管理层面、学校教育管理层面及乡政府教育管理层面来分析为何该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第五章针对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在结语部分,作者对提出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展望。
|
|
|
|
1 |
杨国育;;施甸县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A];云南省蚕学会第九届二次理事扩大会暨云南省茧丝绸协会第一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论文集[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