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南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摘要】:现代花粉雨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化石花粉数据准确解释古植被和古气候的关键。滇西南地区多样的植被类型和众多的湖泊(水库)为研究现代花粉雨与植被、气候关系提供了极佳的机会。本研究采用重力采样器在滇西南地区采集了178个湖泊(水库)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表层样的花粉分析,结合现有的植被资料和1961-2011的观测气候资料,定性和定量探讨了西南地区现代花粉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和气候之间的关系。研究区主要包括常绿阔叶林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和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区三个植被区。滇西南地区178个湖泊(水库)表层样的花粉分析表明,现代花粉雨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所在的植被区的主要植被有关,松属、桤木属、蒿属花粉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区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常绿栎、柯属/栲属、青冈属、桦木属、蔷薇科花粉主要分布于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区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桑科、大戟科、菊科、禾本科花粉主要分布于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区,现代花粉雨的空间分布与现代植被区的优势种与建群种的分布趋于一致。主要木本植物花粉百分比数据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第一、二主成分轴的特征值分别为0.417和0.163,解释了41.7%和16.3%的总花粉百分比含量变化;第一主成分轴的正方向为喜湿的桑科、柯属/栲属、栗属、蔷薇科等物种,负方向为喜干的桤木属、松属等物种,反映其是湿度的代用指标;第二主成分轴的正方向为喜冷的铁杉属、桤木属、胡桃属等属种,负方向为喜暖的常绿栎、柯属/栲属、榛/鹅耳枥属等属种,表明第二主成分轴为温度的代用指标。花粉和气候数据的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结果表明,年降水(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与柯属/栲属、桦属、桑科、山茶科等呈正相关关系,与松属呈负相关关系;七月均温(T_(july))与常绿栎、落叶栎、大戟科、鼠李属呈正相关关系,与木犀科、杨梅属、桃金娘科呈负相关关系;年均温(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一月均温(T_(jan))与榛/鹅耳枥属、柳属、化香属等呈正相关关系,与铁杉属、榆属、桃金娘科等呈负相关关系;RDA结果显示了滇西南地区现代花粉雨与年降水、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均温四个气候因子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为利用滇西南地区表层沉积物花粉资料和化石花粉记录作滇西南地区的古气候的定量重建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