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多学科融合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摘要】:历史学科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就不可能完全将历史与其它学科割裂开,不能简单地就历史知识而讲历史知识。而要能够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建立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在知识内容、方法技能、逻辑思维和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的全貌,进而发现历史背后的规律。调查表明,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学习历史,并且有些教师也意识到,有时单一的教学无法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全貌,更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层次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历史教师仍然以分科教学为主,很少采用学科融合的教学,有些教师甚至从未听过多学科融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历史学科中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值得探索。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要具有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历史学科而言,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时空观念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和家国情怀素养,以促使学生具备历史学科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采用何种途径实现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否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历史教学有怎样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系列的疑问成为摆在历史教师面前需要通过思考、学习和实践来解决的问题。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途径实现平衡后,能加快学生素养能力的养成,还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综合分析及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历史学科的融合教学,具有整体性、准确性、适度性、科学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并且与诸多学科或多或少存在知识点内容、学科逻辑、学习方法、教学资源和素养内容之间的相近。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在提升专业能力素养的同时,丰富科学文化知识;重视备课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还要做到与优秀的教师多沟通和勤交流。在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做到教师在实现自身能力素养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加快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