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元杂剧的语体特征
【摘要】:元杂剧是指在13世纪中叶,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一种戏曲艺术样式,它是我国戏曲成熟的标志。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谓“以歌舞演故事”的真正戏曲,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反映了13、14世纪中国广阔的社会内容,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形象,全方位地展示了元代社会的多个方面,在语言上真可谓是元代社会的“活化石”。本文从语体的角度来探讨元杂剧的特色,试图辨析出元杂剧在语言上的具体特色。全文除了“前言”和“结语”外,分三章展开论述。首先,从语体的角度确立元杂剧的语体属性,重点从文体属性、显性因素以及隐性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元杂剧的语体的语言环境。其次,本文运用分析、描写、比较的方法得出,与诗词、和明清杂剧相比,元杂剧在语言上的特性在于它的通俗化,本文从主要从词汇、语法及修辞三方面具体阐述它的通俗性。再次,从语体的功能角度分析了元杂剧这种戏曲文学样式具有的作用。它的语体功能具体体现在形象描绘功能、情感抒发功能、审美功能以及寓教于乐功能。
|
|
|
|
1 |
江中云;;浅论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2 |
李华;;得体性·语体·真善美[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
3 |
张立环;;元杂剧的主题倾向与时代之关系[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
4 |
邓军;;篇章与词[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
5 |
李名方;;语体浅释[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
6 |
张厚余;;晋人剧作在元杂剧中的突出地位及原因[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7 |
王慧玲;宋柔;戴伟长;;汉语文本按语体分类的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8 |
高红梅;;蒙古民俗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
9 |
韩丽霞;;浅论元杂剧的情节结构模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
10 |
郑荣馨;;论功能域的概念[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