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与经济后果研究
【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以来,政府补助逐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途径。通过使用最直接的手段——政府补助,政府可以更有效率的干预企业的投资与经营活动,最终实现政府的政治与经济目的。政府补助不仅可以帮助亏损企业扭亏为盈,而且还是企业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它通常金额巨大且具有无偿性。近几年来,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助的现象越来越频繁,据Wind数据库显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在当前报告期内政府向A股资本市场其中的2448家上市公司提供了政府补助,该公司家数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94.45%,整体补助金额高达923亿元,与上一个报告年度相比增长了26.09%1。面对如此普遍的补贴现象,政府补助行为的恰当性和必要性开始受到社会的质疑和挑战,作为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手段,其“帮扶之手”的目的和作用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思考与讨论。在每一个会计年度,政府都会有大量的补助资金流入企业,对企业进行资助,此时这些资金在企业中发挥着何种作用:政府补助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促进了企业的投资?还是与政府预期的情况相反,政府补助对企业非但无益,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首先对与政府补助行为相关的理论进行阐述与分析,在此理论基础上,对A股市场的政府补助进行分年度和分行业统计,并对目前A股市场政府补助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以持续得到政府补助的高新技术企业代表——汉王科技为例,探讨为何汉王科技有如此频繁的政府补助,并对政府补助对汉王科技在业绩和投资两方面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案例研究发现,汉王科技的经营业绩高度依赖于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影响了汉王科技的投资规模和投资行业。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如果过度依赖于政府补助来弥补企业亏损或依靠政府补助来对企业进行投资并不是长久之策,这样会让公司高管忽视公司真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出路,同时,如果政府补助只是作为企业调节盈余的一种手段,这将不利于政府资金的效用最大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上市公司管理者,相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带来警醒,旨在对政府补助行为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