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民歌演唱风格的建立

冯凌燕  
【摘要】: 我国的民歌,由于受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文化、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风格。目前,演唱风格多彩的民歌,通常是用“民族唱法”的声音“统一”来演唱,这种单一演唱方法,导致我们演唱民歌时,缺乏对丰富多彩的民歌风格的把握能力。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歌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理论加以指导。 笔者在“民族演唱”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对两首云南汉族民歌的演唱进行理论梳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声乐美学研究法、文献法、例证法、对比研究法探究民歌演唱风格的建立,通过对声乐作品成功的二度创作,来准确把握歌曲内涵与风格,使歌唱活动更理性化。 文章分三个部分对民歌演唱风格的建立进行探究式理论研究:第一章是论述声音造型与民歌演唱风格建立的关系;第二章主要论述的是歌唱中对节奏感的准确演绎,以此推进对民歌演唱风格的把握,使我们在歌唱中“语言、声音、气息、情感、表演”,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更忠于民歌的“原声状态”;第三章是对歌唱二度创作中“情感”与“角色”的关系进行论述,意在指出歌唱二度创作中“情感”与“角色”相协调,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一个声乐作品,必须有歌唱者对创作者的一度创作成功地进行二度创作,准确表现作品的艺术风格,使作品富于生命感染力,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成为一个艺术作品,所以成功的二度创作成为民歌演唱中建立民歌演唱风格非常关键的一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晓东;;浅谈声乐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2 舒芳;;浅析扬琴演奏的二度创作[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3 王萍;;再议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J];音乐天地;2011年07期
4 吴李红;向琛子;;浅析对声乐作品的选择及二度创作[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5 郑奕;;试谈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两个必须”——读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有感[J];艺术科技;2011年02期
6 王红宇;;浅谈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7 刘冬寒;;通俗唱法的基本特点和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J];民族音乐;2011年03期
8 张宁;;“原生态”民歌十年回顾——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樊祖荫[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9 宋雷;;关于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探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曹悦;;浅谈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11 苗芳;;形象种子对舞台演出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12 刘昕;;关于音乐表演二度创作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13 曹媛;;浅论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14 庄广明;;舞蹈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15 张楠;;关于琵琶乐曲二度创作中立意的把握[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16 林军;;浅析舞美设计在戏剧创作中的作用[J];大舞台;2011年07期
17 杨嵩;;在舞我合一中塑造角色——浅谈中国古典舞剧目教学中角色的二度创作[J];剧影月报;2011年04期
18 张璨;;完美演绎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必备条件[J];艺海;2011年08期
19 马丹;;民歌演唱中润腔的“运腔”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0 胡元园;;浅谈声乐艺术二度创作水平的提高[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恒义;史秀艳;;努力二度创作,提高制作水平——《一颗永远跳动的心》创作体会[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2 林瑞武;;福建戏剧的又一时代性嬗变[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3 魏秀荣;;简谈民歌演唱艺术的美学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王敏;;军旅戏剧30年一瞥[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 杨春发;;我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6 郭超;;歌唱的艺术处理[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林建军;;浅谈灯光设计构思[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新斌;;传统神韵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 黄永碤戏剧舞美设计评析[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叶香;;创造性音乐舞蹈剧在教学中的整合作用[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10 王洪吉;;浅谈录音技术与艺术再创作[A];2005年广播电视技术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丽;闵惠芬二度创作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段妃;新中国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个案研究及对舞蹈表演训练的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凌燕;论民歌演唱风格的建立[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2 张艳秋;三弦独奏曲《听风》的二度创作[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3 光海鹏;论唢呐演奏在二度创作中技术的把握[D];山西大学;2012年
4 韦蕊;瑶族传统民歌演唱特色研究与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褚云霞;艺术歌曲《黄河怨》的演唱体会[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石苇;声乐表演中的二度创作[D];西安音乐学院;2010年
7 纪红;谈声乐作品《贵妃醉酒》的二度创作[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孙莲;论声乐演唱中的二度创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马丹;论民歌演唱中的“润腔”[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苗莉;黄梅戏行腔在民歌演唱中的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民歌演唱之我见[N];贵州民族报;2009年
2 张晓东本报记者 李传君;魂兮归来 阆中民歌[N];四川日报;2007年
3 厦门大学九九级 蔡丽清;一个大学生对民歌演唱的看法[N];音乐周报;2001年
4 向敬之(编辑);解读经典是二度创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居其宏;高规格低投入的精品[N];音乐周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磊;上海电子艺术形成孵化平台[N];文汇报;2008年
7 海文;海南民间音乐[N];海南日报;2005年
8 马蔚蔚;表演艺术需要二度创作[N];战士报;2006年
9 徐珊珊;崖州古乐曲悠扬[N];海南日报;2005年
10 沈赤兵 ;走近民歌[N];贵州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