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下记者招待会中政治隐喻汉英口译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加强,口译活动已成为国家间沟通必不可少的桥梁,两会后总理答记者问环节因其规模和国际影响力而具有代表意义。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中运用了大量政治隐喻来传递中国政府秉持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观念。由于汉语中的政治隐喻委婉含蓄且具有中国特色,再加之汉英两种语言之间本身存在差异,要想保证目的语听众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政治隐喻无疑为口译这一传递环节增加了挑战性。因此,为了确保总理记者招待会中政治隐喻的口译质量,确保准确完整地传达政治隐喻的意思,选取恰当的口译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4-2018年李克强总理主持的两会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视频中的政治隐喻实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可能造成政治隐喻口译困难的因素,并针对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困难,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探讨译员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口译方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记者招待会中有哪些可能造成政治隐喻口译困难的因素?2)译员采用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口译方法应对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困难?3)这些方法是否符合释意理论?研究发现,存在文化意象空缺和联想思维差异两大可能造成政治隐喻口译困难的因素。在文化意象空缺的情况下,译者多采用保留源语意象并加以解释、将政治隐喻转化为意义和不保留源语意象这三种口译方法;在联想思维差异的情况下,译者多采用保留源语意象并加以解释、将政治隐喻转化为意义、不保留源语意象、将隐喻转化为明喻以保留源语意象以及用目的语中的意象替代源语中的意象这五种口译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这些方法都符合释意理论的核心脱离原语外壳。本文总结归纳出这些符合释意理论的口译方法,以期为今后政治隐喻口译提供实践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