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

赵莉  
【摘要】:企业如何在动态的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能够不断地优化配置企业所需的资源,不断改进、学习、创新甚至变革企业的核心能力以来满足内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且寻找潜在的市场机会来创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从而使得企业在整体上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基争优势概念的抽象性以及内部构成的不明确性,以至于动态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争优势概念的抽象性以及内部构成的不明确性,以至于动态能力理论和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很难指导企业具体的管理实践活动。因此,本文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这一课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产业分析理论、基础资源理论、组织学习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为本论文理论研究的起点,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动态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动态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要素,明确各个要素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其次,对动态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研究要素进行分析和界定,建立了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模型和关系模型,针对模型和各要素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相关假设;再次,对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经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讨论;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对策,从而为企业提供从动态能力的角度来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并据此阐明了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任雁青;;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构建——基于动态能力机制的视角[J];沧桑;2011年01期
2 邹国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学评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3 霍春辉;;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分析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况志军;;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IT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10期
5 况志军;;基于动态能力的视角:IT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J];生产力研究;2007年24期
6 许长青;简兆权;吴隆增;;组织学习对组织动态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5期
7 杨波;张卫国;;新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8 宋德军;张宏山;;企业动态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0年30期
9 董俊武;陈震红;黄江圳;;企业动态能力的功能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4期
10 曾萍;;学习、创新与动态能力——华南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01期
11 况志军;;影响企业动态IT能力构建的关键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2期
12 刘星烨;孙文祥;;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的集群持续竞争优势探究——以江西宜丰竹产业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4期
13 况志军;;动态IS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研究[J];中国市场;2006年09期
14 刘晓;贾锐;;基于动态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柔性化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年03期
15 裴奇;;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和提升路径研究[J];新西部;2007年02期
16 彭光顺;宋莹莹;王欢;;企业动态能力与知识创新的互动研究[J];中国商贸;2010年16期
17 石春亮;郭彦;;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转移与动态能力理论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3期
18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动态能力的特征与功能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8期
19 魏江;焦豪;;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02期
20 胡旺盛;;基于组织学习的动态能力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景坤;顾飞;;动态能力生成的整合研究:惯例演化、战略更新及其组织嵌入[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尹丽萍;;基于动态能力双过程-两阶段模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黄振雷;吴淑娥;刘学;;企业的动态能力观:回顾和研究建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蔡树堂;;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王春艳;袁庆宏;;关键员工知识与组织动态能力交互迁移模型——基于组织学习机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曾萍;;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动态能力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巩见刚;张娜;;基于动态能力框架的IT能力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吴建军;刘聪聪;;基于动态能力观的民营企业融资战略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林萍;;组织动态能力的构成和作用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望斌;张玉利;;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遵峰;战略领导行为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陈建校;物流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理与管理策略[D];长安大学;2010年
3 胥家硕;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沈克慧;知识整合视角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勇;关系学习和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焦豪;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及其多层次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春辉;基于动态能力与研发因素视角的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赵永杰;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动态能力生成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辛晴;知识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董保宝;基于网络结构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莉;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媛;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吴艳妮;开放式创新与动态能力[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源;论动态能力与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刘泽伟;国际创业企业资源对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陆金金;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熊丹丹;基于动态能力的物流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陈娟;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建刚;基于知识流管理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小花;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军;从核心竞争力到动态能力[N];首都建设报;2008年
2 李侠;现在是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较好时机[N];金融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董柏生本报通讯员 牛春翔;技术创新打造持续竞争优势[N];焦作日报;2007年
4 吴铜俭;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在表现[N];经理日报;2007年
5 王群航;银河竞争优势成长:战略性持有价值型投资[N];经理日报;2008年
6 邓凛;超前半步是国产手机的取胜之道[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曲昌荣;不能染上技术引进“依赖症”[N];人民日报;2006年
8 联合证券 宋琦;下跌空间不大 满仓基金抢反弹[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杨怡;重庆移动保持网络持续竞争优势[N];人民邮电;2006年
10 闪联标准工作组组长 孙育宁;以标准战略创造持续竞争优势[N];经济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