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渭北旱塬LUCC分析及其驱动力研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位于渭北旱塬的澄城县为研究区域,对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对解决该县经济发展与用地之间的矛盾、土地可持续利用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可起到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以澄城县1999、2003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在GIS软件支持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采用Fragstats软件,计算相关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三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然后结合转移矩阵,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最后以耕地为重点对澄城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了土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
(1)1999-2008年,澄城县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率较大;耕地、建设及交通用地、水域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园地、林地、草地的面积不同程度地增加。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尧头镇、善化乡、冯原镇的土地利用变化最大,寺前镇,庄头乡的最小。
(2)1999-2008年,澄城县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优势度指数不断减小,表明该县土地受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程度在减小,土地结构逐步趋于均匀化、合理化。耕地分离度、破碎度、分维数倒数均表现出增加趋势,这与城市化、退耕还林的影响密不可分。
(3)2012-2028年,澄城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持续减少,园地、林地、草地、建设及交通用地、水域用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但各类用地减少或增加趋势逐渐减缓,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日趋合理化,土地利用类型与社会的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
(4)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的增加是影响区域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此外,区域土地利用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也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