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铜绿假单胞菌中影响RsmA调节基因的筛选及调节途径研究

段佳丽  
【摘要】:铜绿假单胞菌(D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临床上重要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该菌分布广泛,可导致人体不同组织的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并且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很高的抗性,难以治疗[Pier.2002]。 RsmA是铜绿假单胞菌的一种RNA结合蛋白,可以结合rnRNA前导序列,从而阻碍转录起始位点与核糖体的结合,实现转录后调节。RsmA、RsmY和RsmZ组成Rsm调节系统,该系统又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双组分系统相互作用,依赖于GacS/GacA系统并受RetS和LadS的调节。RsmA作为N-乙酰高丝氨酸内酯的负调节因子,可对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系统进行调节,还负调节抗生素抗性、N-乙酰高丝氨酸及胞外酶的合成;正调节细菌丛动、菌喹诺酮信号分子的合成。此外,还影响Ⅲ型分泌系统,胞外产物(如绿脓菌素、氰化氢、IL-凝集素)的形成,毒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临床研究表明,RsmA缺失的铜绿假单胞菌其致病能力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尽管人们对RsmA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节作用做了大量研究,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采用转座突变的方法,筛选了那些对rsmA具有调节作用的基因,并对其中一些重要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研究将目的基因rsmA启动子经PCR扩增,克隆到缺失启动子并含有报道子luxCDABE荧光素酶的pMS402质粒载体上,连接到含有整合位点的CTX6.1质粒,可利用噬菌体结合位点进行位点专一性重组,将rsmA-LuxCDABE整合到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上,得到构建菌株PAO1(CTX-rsmA),具有比质粒更稳定的遗传复制,发光值直接反应rsmA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利用转座子pBT20随机插入受体菌染色体上的原理,对PAO12(CTX-rsmA)进行随机转座突变,筛选到9株影响,smA表达的突变体。通过对这9株突变体进行随机PCR,确定突变体中转座子在染色体上插入的具体位点,从而确定调节基因。再根据生物信息分析和实验结果,推测这些调节基因的功能。同时对这9株转座突变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型测定,如生物膜、绿脓菌素、刚果红试验、运动性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选取对刚果红、运动性、抗生素敏感性等都发生明显变化的突变菌株A7,对其进行了互补试验。深入研究表明,A7转座突变体中被破坏的基因为pgi(PA4732),它编码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在铜绿假单胞菌碳源代谢中发挥作用,将pgi基因敲除,得到了Δpgi。这一敲除突变体与转座突变株A7表型一致,研究结果将rsmA基因同碳源代谢系统相联系。这些结果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的调节机理提供了新的数据和线索。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崔钦娜;李芳;邢伟越;迟晓艳;冯志彬;王艳华;葛宜和;刘林德;;铜绿假单胞菌全局调控因子RsmA的缺失影响2个吩嗪基因簇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2012年11期
2 董萌萌;余姚;闫蓉;张会群;沈立新;陈林;段康民;;rsmA调控基因的筛选及其相关表型测定[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年07期
3 解孝林,LI R.K.Y.,TJONG S.C.;热致液晶共聚酯/PA6/RSMA原位复合材料 1.RSMA对热致液晶共聚酯/PA6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J];材料研究学报;2001年03期
4 葛宜和;黄显清;张雪洪;许煜泉;;假单胞菌M18调控因子GacA与RsmA的相关性及对抗生物质合成代谢调控机制的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6年04期
5 曾俊;刘晓光;郭忠建;贾金丽;高克祥;曹军;;普城沙雷氏菌RsmA蛋白过量表达菌株的构建[J];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04期
6 王震,何幸,王素莲,张雪洪,许煜泉;温度对假单胞菌rsmA突变株M-18R合成Plt和PCA的区别性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7 刘宏超,郭朝莹,解孝林;DHBA和THBA接枝RSMA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8 解孝林,李伯耿,陈媛,潘祖仁;RSMA增容PA6/PP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增容机理[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5期
9 高炜党;;同步施工型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RSMA)在宣大高速公路的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丽;王艳艳;邱建敏;高中南;陈晓斌;陈功友;邹丽芳;;水稻条斑病菌rsmA基因在致病性中的功能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秀红;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转录后全局调控蛋白RsmA_(Xcc)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葛艺欣;梨火疫病菌对春雷霉素的抗性机制以及丁香假单胞菌RsmA蛋白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瑶;铜绿假单胞菌中rsmA正调节基因的筛选及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段佳丽;铜绿假单胞菌中影响RsmA调节基因的筛选及调节途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尚立国;固氮施氏假单胞菌次级代谢抑制因子RsmA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刘洋;金黄色葡萄球菌RsmA蛋白以及酿酒酵母ISW2染色体重塑复合物的结构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曾俊;沙雷氏菌RNA结合蛋白的鉴定与功能分析[D];江苏大学;2010年
6 陈韵;假单胞菌株M18中las菌群传感系统的鉴定及抗生素合成的调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