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山1段物源与沉积相及其对优质天然气储层的影响
【摘要】: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与山1段砂岩碎屑锆石开展了LA-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定年与物源示踪研究,准确厘定了盒8与山1段沉积期的物源区、对应不同峰期年龄的源区母岩时代与母岩性质。利用取芯井岩心相标志,结合测井相研究,建立了盒8与山1段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相模式,研究了各种沉积微相在纵向上与平面上的展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粒度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与毛细管压力测试、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盒8、山1段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其组合、孔隙喉道及其配置等孔隙结构微观特征及其在纵向上与平面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精细研究。探讨了源区母岩性质、沉积相与水动力条件、成岩作用等对形成优质储层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山1与盒8地层沉积期的物源主要自北部阴山地块基底岩系中早元古代晚期(2300Ma~1800Ma)孔兹岩带和早元古代早期(2300Ma~2600Ma)TTG片麻岩;其次为阴山地块泥盆纪-石炭纪(300-400Ma)的花岗岩及火山岩;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物源中有一部分来自阴山地块东北部太古代古老变质岩系。
盒8及山1段储层砂岩的类型、骨架矿物成分与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主要受源区母岩地层时代与母岩性质的控制,也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内因。物源方向、母岩地层与母岩性质、沉积条件同时控制了沉积相带与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山1沉积期,研究区以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为主,南部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垂向剖面上分流河道二元结构沉积同等发育,砂体以带状分布为主,局部成连片状分布。盒8沉积期,北部蚀源区物源供给更充足,水动力条件更强,形成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地区为交织状分流河道为特征的浅水辫状河控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河道的频繁改道致使多期河道彼此叠置形成巨厚砂体,形成盒8特有的连片状砂质与含砾砂质沉积。沉积相与水动力条件不仅控制了砂体展布特征,同时影响了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并由此决定了砂岩的原始孔隙特征。
不同的砂岩类型其成岩作用的路径及成岩产物不同,致使各砂岩类型中的胶结物成分及其产状、孔隙类型及其发育程度、孔喉组合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导致各砂岩类型不同的储集性能与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区以石英砂岩的储集性能最好,岩屑砂岩的物性较差,岩屑石英砂岩的物性介于两者之间。
本研究不仅解决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源区与母岩时代问题,而且,对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物源区特征、沉积特征与构造演化,预测上古生界天然气有利勘探期及促进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
|
|
1 |
罗东明;陈舒薇;张广权;;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与天然气富集规律的再认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
2 |
李剑锋;孙林;马军;昝川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推覆带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
3 |
米敬奎;戴金星;张水昌;张文正;宫色;李贤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储层包裹体中气体成分及同位素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S2期 |
4 |
江涛;陈刚;丁超;李振华;;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米脂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藏压力分布特征[J];特种油气藏;2010年03期 |
5 |
李剑,罗霞,单秀琴,马成华,胡国艺,严启团,刘锐蛾,陈红汉;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年04期 |
6 |
朱春俊;王延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成煤特征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7 |
刘新社;周立发;侯云东;;运用流体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J];石油学报;2007年06期 |
8 |
胡朝元;钱凯;王秀芹;施振生;张光武;许惠忠;;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多藏大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及气藏性质的嬗变[J];石油学报;2010年06期 |
9 |
武文慧;黄思静;陈洪德;李智武;赵俊兴;;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硅质胶结物形成机制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J];古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
10 |
李建廷,郑伟,任海军,余志海,李维峰;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上古生界地震储层预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3期 |
11 |
刘建章;陈红汉;李剑;胡国艺;单秀琴;;运用流体包裹体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4期 |
12 |
郑松;陶伟;袁玉松;邹艳荣;王云鹏;赵长毅;胡圣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灶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年03期 |
13 |
刘建章;陈红汉;李剑;胡国艺;单秀琴;陈雷;;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山西组2段包裹体古流体压力分布及演化[J];石油学报;2008年02期 |
14 |
黄思静;梁瑞;黄可可;兰叶芳;;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中的鞍形白云石胶结物及其对储层的影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15 |
戴世立;杨智;李弘;杨姣;;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源岩热演化特征[J];海洋石油;2009年01期 |
16 |
李振宏,席胜利,刘新社;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J];世界地质;2005年02期 |
17 |
武富礼;赵靖舟;闫世可;郭德运;杨县超;严云奎;曹金舟;孟祥振;王永东;王变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区上古生界储集层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勘探前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4期 |
18 |
魏柳斌;陈洪德;朱平;赵俊兴;苏中堂;;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盒8段南北储层差异性对比[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
19 |
夏勇;康锐;杨友运;;鄂尔多斯盆地铁边城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9期 |
20 |
陈明奇;刘保平;王变阳;李广涛;张鸿超;赵静;;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区山西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