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图像的结肠管腔中心线提取算法研究
【摘要】:结肠是人体重要的管腔器官之一,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肠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olonography,简称CTC)是目前检测结肠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基于CTC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看到结肠管腔内图像,扩大医生的视野。结肠管腔的中心线提取是各种可视化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本文对结肠管腔的中心线提取算法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从腹部的CT序列图像中提取出完整的结肠管腔体数据。首先应用双阈值和垂直滤波方法实现结肠管腔的二维分割,然后在二维分割得到的二值图像序列上利用区域增长算法提取出了完整的结肠管腔数据。
(2)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树的中心线快速提取算法(A fast centerline extra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aximal Spanning Tree,简称FMST)。FMST算法提高了最大生成树中心线提取算法(Maximal Spanning Tree,简称MST)的速度。FMST算法采用边主源辅的路径搜索策略只保留对中心线提取起关键作用的数据点,在消减后的结肠管腔体数据上应用MST算法,通过数据的消减来提高结肠管腔中心线提取的速度。
(3)建立了20套具有中心线金标准的结肠仿真数据,并提出了一种结肠管腔中心线评价的定量准则。对最小路径中心线提取算法(Dijkstra shortest path algorithm,简称DIJ)、MST和FMST三种基于距离变换的中心线提取算法进行了比较。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点为:提出了传统MST的加速算法FMST, FMST算法相对于传统MST算法大大提高;除此之外,本文建立的20套仿真数据首次模拟了结肠结构的管状、褶皱和高曲率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结肠管腔中心线的定量评价准则。
2套结肠数据和选取的10套仿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FMST算法大大加快了MST算法的提取速度并且很好的保持中心线提取的准确性。在仿真数据上速度提高了80%以上,重合率达到96.98%。
|
|
|
|
1 |
郭苏晋,宦怡;螺旋CT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01期 |
2 |
李绍东;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基础研究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2年01期 |
3 |
姚德惠;膀胱肿瘤的CT鉴别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年01期 |
4 |
刘政凯;一种新的CT重建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1989年05期 |
5 |
任忠清,徐凯,程广军;胫骨疲劳性骨折CT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1年03期 |
6 |
王富起;子宫肌瘤的CT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年02期 |
7 |
毛善平,唐心红,唐尊立,柳健;脑损害CT图像的计算机标准化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
8 |
朱友志,程迅生;腰椎软骨结节的CT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8年02期 |
9 |
印胤,刘力,孙功星;高精度CT图像重建的并行运算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22期 |
10 |
石喜年;CT扫描对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8年01期 |
11 |
王汇源;图象重建的神经网络法[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12 |
郝明珠;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02期 |
13 |
任为端,李昌存,荆志敏,李明光;肾外伤的CT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8年03期 |
14 |
李晓阳,张丽君;相关硬脑膜改变对脑膜瘤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年02期 |
15 |
江根苗,连兵,刘晋军,王怀志;CT图象重建的算法优化和代码优化(英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S1期 |
16 |
李晓文;CT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治疗[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1年03期 |
17 |
金亚秋,刘长龙,徐立功;对称分层体非均匀衰减系数的矩阵反演法[J];科学通报;1995年16期 |
18 |
刘杰,施寅,阮秋琦;CT快速图像重建算法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
19 |
李玉彬,李向良,张奎祥,曹绪龙;微焦点X射线计算机层析(CMT)及其在石油研究领域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03期 |
20 |
黄凯音;X线及CT检查在外伤性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及讨论[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