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蜈蚣七中多糖和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本课题以陕西产飞天蜈蚣七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飞天蜈蚣七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及结构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其次对飞天蜈蚣七脱脂液中的总黄酮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飞天蜈蚣七多糖和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性、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飞天蜈蚣七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分别对飞天蜈蚣七多糖的热水浸提法、超声辅助法两种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热水浸提法优化工艺参数:液料比10(mL/g),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1.9h,提取次数2次,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3.16%;超声辅助法优化工艺参数:超声时间32min,温度84℃,超声功率900W,液料比20(mL/g),提取次数2次;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3.99%;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法有明显缩短提取时间、增加提取率的作用。
(2)飞天蜈蚣七多糖脱蛋白工艺研究
通过对4种多糖脱蛋白方法的比较试验表明,木瓜蛋白酶-Sevage法是最为理想的飞天蜈蚣七多糖脱蛋白方法。通过优化试验得到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7%,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2h,pH=7,结合3次Sevage法操作,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蛋白脱除率92.68%,多糖保留率86.91%。
(3)飞天蜈蚣七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通过对活性炭法、双氧水法、反胶束溶液法、大孔树脂法四种脱色方法对比研究,得到了一条大孔树脂吸附法脱除飞天蜈蚣七多糖色素的工艺路线,并求得了飞天蜈蚣七多糖色素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等相关参数。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表明:LSA-700B树脂是脱除飞天蜈蚣七多糖色素的理想树脂。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流速2BV/h,上样量2.OBV,上样浓度4mg/mL,温度为30℃,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色素脱除率90.11%,多糖保留率90.75%。
(4)飞天蜈蚣七多糖结构分析
通过分级纯化试验,分别得到了水提纯化多糖(APS-1-1)和超声纯化多糖(UAPS-1-1)。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APS-1-1和UAPS-1-1均为均一多糖,结构十分相似。其中APS-1-1的分子量为1.28×106gmol-1,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及半乳糖,单糖的摩尔比为1:3.92:6.11,部分结构是(1→4)Gal的主链;UAPS-1-1的分子量为4.28×105Dal,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及半乳糖,单糖的摩尔比为1:1.19:1.25,部分结构是(1→4)Gal的主链。
(5)飞天蜈蚣七总黄酮纯化工艺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飞天蜈蚣七脱脂液中的总黄酮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条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飞天蜈蚣七总黄酮的工艺路线和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的相关参数。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表明:LX-38树脂是分离纯化总黄酮的理想树脂,纯化的优化条件为:上样液浓度为8.0mg/mL,流速为2BV/h, pH为5.5;以80%的乙醇为洗脱剂,用5BV的乙醇洗脱;纯化后纯度为30.87%。
(6)飞天蜈蚣七多糖和总黄酮的体外活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飞天蜈蚣七多糖和总黄酮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多糖对DPPH、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效果较好;总黄酮对DPPH、超氧阴离子(O2-)及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较好。
飞天蜈蚣七总黄酮在体外对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4种菌株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而飞天蜈蚣七多糖对上述四种菌株均无抑菌活性。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为飞天蜈蚣七多糖、总黄酮开发为药品和功能食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
|
|
|
1 |
郭霞;邹祥;孙敏;;桑黄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比较及优化研究[J];食用菌;2009年03期 |
2 |
程力惠;王建壮;卢丽霞;;正交设计优选巴戟天中多糖提取工艺[J];中药材;2010年01期 |
3 |
江和源,蒋迎;茶叶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研究[J];食品科技;2003年10期 |
4 |
张文超,蔡妙颜,李琳,李冰;金针菇子实体多糖提取新方法[J];中国食品工业;2000年08期 |
5 |
白英,秦全仁,贺银凤;麦胚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年12期 |
6 |
李巧云,居红芳,翟春;五味子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年05期 |
7 |
李巧云,翟春,居红芳,葛粉凤;榛蘑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化学世界;2004年07期 |
8 |
高丽君,王汉忠,崔建华,王建华;白首乌可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04年10期 |
9 |
张士国,邵伟国;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J];中国林副特产;2005年02期 |
10 |
梁兰兰,陈欣荣,阮征;米糠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3年04期 |
11 |
盛家荣,翟春,邓学联;均匀设计法用于提取普通念珠藻粗多糖条件优选的研究[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2 |
朱加进;苦菜中可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
13 |
李军生,何仁,伍时华,阎柳娟;超声波处理对提高南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3年09期 |
14 |
李志江,马永强
,李继光;木耳多糖鸡蛋素食肠加工工艺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3年06期 |
15 |
周家容,王德培,高大维,彭志英;应用MRCO设计提取螺旋藻多糖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6 |
曲工;香菇多糖[J];食品与生活;1998年04期 |
17 |
张文超,蔡妙颜,李琳,李冰;物理波强化提取金针菇多糖[J];食用菌;2001年01期 |
18 |
汪虹,瞿伟菁,曹群华,李明娟,田翠平;酶法提取金耳多糖的研究简报[J];食用菌;2002年02期 |
19 |
盛家荣,黄初升,邹健,郭兆汉;黄花倒水莲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生物活性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年01期 |
20 |
朱晓梅,田光辉;香菇柄中多糖提取工艺的优选[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