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摘要】: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景观形态和生产体系,与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当前我国都市圈发展存在着城市不断扩张、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加重、城乡差距加大等多种问题,都市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西安都市圈是我国北方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主要中心之一,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如何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促进西安都市圈功能优化和城乡统筹,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论文综合运用人文—经济地理学和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以西安都市圈289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大量实地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1)对国内外都市农业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研究表明,国内外对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对都市农业与都市圈互动发展研究并不多见。论文汲取人文-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学、区域经济学、景观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等学科的观点与方法,提出了基于地理学视角的都市圈都市农业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主要方向。
(2)分析了都市农业的特征、功能与类型,探讨了都市农业与都市圈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都市农业已成为都市圈重要的产业类型之一,都市农业区域也正在成为都市圈的重要功能区,都市圈是都市农业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都市农业满足了都市圈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都市圈对都市农业发展的阶段特性、景观格局、功能差异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3)界定了西安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依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进程和特点,将其划分为传统农业活力激发期、传统农业快速发展期、农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期、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过渡期、都市农业快速发展期5个阶段。
(4)研究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特征及功能定位。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具有要素复杂性、独特性、类型多样性、空间异质性、动态与相变性等多重特点,其功能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生态等5个方面。随着西安都市圈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农业的特点及功能将会不断演化。
(5)利用景观格局指数、SOM神经网络、缓冲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多种定量方法,研究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研究发现:①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分布可划分为0—20公里、20—45公里、45公里以外3个圈层,不同圈层的都市农业景观类型存在显著差异;②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景观格局沿河流、道路等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异性;③各种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6)根据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特点、功能定位、景观格局和区域分布,结合国内外发展实践,构建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8种发展模式,分别为技术外溢推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主导产业拉动模式、城镇企业带动模式、城乡互动发展模式、全民参与带动模式、协会组织带动模式、遗址保护性开发带动模式,并对各个模式及其特点、运行机理以及其在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中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7)在景观格局分析及发展模式构建的基础上,进行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空间格局的划分,具体划分为近郊都市农业发展区、中远郊都市农业发展区、远郊秦岭都市农业发展带、渭河都市农业发展带、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5个都市农业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都市农业发展区(带)空间格局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模式选择,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优化。
(8)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建议未来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的发展应明确其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定位等;编制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将都市农业纳入都市圈规划;完善都市农业发展政策制度;加强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技人才培养等多种途径,推动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及科技化发展。
本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系统阐述了都市农业与都市圈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构建了都市圈都市农业研究的理论框架;②构建了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都市农业空间格局分析的组合方法,以此为基础对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③构建了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的8种模式,探讨了各种模式特点和内在运行机理,并对其在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中的适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
|
|
|
1 |
赵树枫,张强;都市农业的意义及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04期 |
2 |
党国印;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03期 |
3 |
段若鹏;“都市农业研讨会”观点述要[J];理论前沿;1998年08期 |
4 |
刘荣章,曾玉荣;台湾都市农业的发展及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1998年03期 |
5 |
刘华周,郑建初;从上海郊区经济结构的转变思考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
6 |
祝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农业[J];农村经济;2002年06期 |
7 |
肖莎,何智美;“都市农业”在台湾[J];北京农业;2003年06期 |
8 |
刁永祚;论都市农业[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9 |
肖莎
,何智美;都市农业在台湾[J];福建农业;2003年06期 |
10 |
马俊哲;都市农业与京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
11 |
王新,张仁信,尹一梅;都市农业──未来城市发展的潮流[J];辽宁经济;2001年02期 |
12 |
任蔚;面对WTO:北京市都市农业如何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2年06期 |
13 |
陶红军,徐华艳;都市农业发展浅析——武汉市的实践[J];农村经济;2003年02期 |
14 |
肖莎,何智美;“都市农业”在台湾[J];老区建设;2003年04期 |
15 |
肖莎
,何智美;"都市农业"在中国台湾[J];苏南科技开发;2003年07期 |
16 |
肖莎,何智美;“都市农业”在台湾[J];大众标准化;2004年03期 |
17 |
肖莎
,何智美;“都市农业”在台湾[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4年05期 |
18 |
周建标;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一)[J];农村.农业.农民;2004年10期 |
19 |
许焕岗
,张平;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都市农业[J];科技潮;2004年06期 |
20 |
王波;日本发展都市农业对我国的启示[J];农村经济;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