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动力学演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砂泥岩压缩回弹特征和孔隙体积压缩回弹系数的分析以及开展了卸压条件下天然气的运移实验、孔隙-裂缝双重介质模型中天然气运移实验、天然气在砂质沉积物中的运移实验、天然气在裂缝介质中的运移实验,研究了气藏被钻开后气藏动力学变化及天然气运移采出特征,取得了如下认识:
(1)砂岩在不同压力变化区间的轴向压缩系数为6.97-23.19×10-5mm/mm·MPa-1;其轴向回弹系数为6.34-15.05×10-5mm/mm·MPa-1对应的孔隙体积压缩系数一般为2.67-96.11×10-4MPa-1,孔隙体积回弹系数一般为2.67—56.01×10-4MPa-1泥质岩在不同压力变化区间的轴向压缩系数为2.79-2.90×10-5mm/mm·MPa-1;其轴向回弹系数为1.86-2.95×10-5mm/mm·MPa-1
(2)气藏被钻开降压后,砂泥岩以及流体的回弹膨胀所产生的弹性能是驱动天然气由地下气藏到地面的主要动力。压差驱动下天然气在砂岩中的运移和聚集是同时进行的,会形成大量的残留气在地层中,天然气在浮力驱动下在砂岩中的运移是有限的,有裂缝发育的情况下也只能局部上浮,所以压差驱动和浮力驱动对天然气的采出影响不是很大,主要的动力来自于气藏岩石骨架及流体的回弹膨胀产生的弹性能量。
|
|
|
|
1 |
李仲东;郝蜀民;惠宽洋;李良;过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与深盆气藏成藏机理之辩析[J];矿物岩石;2009年01期 |
2 |
李明瑞,张清,孙六一,刘新社;根据流体包裹体确定神木地区上古生界气藏成藏期[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1期 |
3 |
付金华;魏新善;任军峰;;伊陕斜坡上古生界大面积岩性气藏分布与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年06期 |
4 |
冯乔;耿安松;徐小蓉;杨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压气藏成因[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
5 |
宫色;张文正;彭平安;帅燕华;戴金星;;应用包裹体信息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的成藏后的气藏改造作用[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S2期 |
6 |
李仲东;张哨楠;李良;惠宽洋;过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演化及成藏过程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年11期 |
7 |
赵忠英;柳广弟;孙明亮;万璐;;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类型辨析[J];现代地质;2010年04期 |
8 |
秦红;王多云;李树同;何善斌;高明书;杨立国;黄钢;;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3油层组储油砂体成因及成藏特征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
9 |
顿铁军;;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油地质特征及其勘探远景[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10 |
夏文臣;雷建喜;张学义;王超勇;;南鄂尔多斯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过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1年02期 |
11 |
刘世安,黄忠信,陈延,王琪;鄂尔多斯盆地由垩系地下水形成分布规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6年01期 |
12 |
雷振宇,张朝军,杨晓萍;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2000年03期 |
13 |
邸领军,张东阳,王宏科;鄂尔多斯盆地喜山期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J];石油学报;2003年02期 |
14 |
李明辉,王剑,谢渊,毛郁;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与地下水相关性探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年04期 |
15 |
陈安定;王文军;;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启示[J];海相油气地质;2003年Z1期 |
16 |
邓军,王庆飞,黄定华,高帮飞,杨立强,徐浩;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其对盖层控制作用[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
17 |
张松航;汤达祯;李丹梅;王娟如;许浩;冷雪;;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复杂断块区构造控气作用[J];中国煤层气;2006年01期 |
18 |
赵希刚;吴汉宁;韩玲;王靖华;柏冠军;;鄂尔多斯盆地环弧构造的多源信息特征识别[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9 |
马艳萍;刘池洋;王建强;赵俊峰;房建军;桂小军;喻林;;盆地后期改造中油气运散的效应——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生界漂白砂岩的形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2期 |
20 |
张岳桥;廖昌珍;施炜;胡博;;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带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动力学背景[J];高校地质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