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

张贵凯  
【摘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进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健康发展,使更多的务农人口脱离农业和农村,进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地区就业、生活,将是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全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以农民工进城就业并逐步定居为核心推进城镇化管理。 本文正是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对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和发展实践进行综述辨析,认为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后,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应在“以人为本”为要义的人本思想指导下进行,注重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人口真正地融入城市生产生活中,避免和杜绝当前的“半城镇化”、“不完全城镇化”现象。 陕西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化发展不均衡、质量较差、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以陕西作为案例,对研究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如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陕西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要破解当前城乡居民收入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迫切需要推进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选择科学适宜的发展理念,推进陕西的城镇化进程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论文以陕西省为例,剖析其目前城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全省和各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并采用对农民工抽样调查,摸清当前农民转移转化的主体的真实想法和愿望,相应地提出推进思路、农村人口转移、空间布局形态、产业耦合方式和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任务,并从体制机制保障上提出对策建议。据此,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 (1)作为西部地区省份,陕西城镇化发展经过快速发展、大起大落、徘徊停滞、活跃发展、跨越发展5个阶段,前期受国家政策较大,后期经济的迅速扩张成为主要动力。经过多因子综合评价,总体呈现城镇化滞后,落后于工业化进程,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质量较差、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对陕西省提出“十二五”时期转移转化600万农村户籍人口的目标进行深刻分析,认为从时间节奏上,年度目标和计划制定时应前松后紧、前低后高;从空间分布上,关中地区应成为重要的主力区域。 (2)通过建立博弈模式,分析各利益主体在城镇化面前的战略选择,得出农民是否具备市民化的能力和意愿是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对在西安进城打工的农民进行抽样调查,摸清农民工对转移转化的真实意愿,认为农民工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当前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权益也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要推进转移转化步伐,必须有效提高城市承载和产业吸纳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3)对陕西省的城镇布局形态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全省“一核四极两轴两带”城镇发展框架,以及发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关中城市群建设步伐,促进陕北长城沿线、陕南汉江沿岸城镇群的尽快形成的空间战略。 (4)在当前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发生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城镇与产业耦合发展,提出陕西省大中小不同城镇产业布局组织模式,并对促进工业园区与城镇的互动发展作出分析,认为园区的选址布局要做到与城市功能的有机协调。 (5)通过辨析在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提出要重点推进城乡的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公共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并提出陕西的延安、西安2试点市,杨凌、高陵、神木、府谷4试点区县和扶风—武功、礼泉—乾县等11个示范带在发展和突破时要各有侧重,开展好试点试验。 (6)从全国的视角,分析当前城镇化在户籍、土地、公共服务以及保障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认为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必须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大创新力度,破除城镇化制度障碍,并相应地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土地利用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切实提升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和保障能力等解决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作者尝试在国家和陕西的发展主线转到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将城镇化的理论与人本思想相结合,指导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并在优化城镇布局形成、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建设、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以陕西为案例,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思路,对陕西以及中西部省区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兴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投资与营销;2006年05期
2 张启祥;;南京城镇化的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04期
3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四项基本要求[J];北京农业;2009年25期
4 江世银;宁夏城镇化道路的实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杨盛菁;推进我国城镇化措施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6 刘勇 ,谢杨;对我国城镇化的战略思考[J];科学决策;2005年08期
7 张润君;郭芳芳;;以人地关系和谐的城镇化缓解“三农”问题[J];西藏发展论坛;2006年04期
8 韩越;;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加快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途径[J];农业经济;2008年02期
9 魏萍;;加快城镇化进程路径初探[J];江淮法治;2009年22期
10 张建新;段禄峰;;我国城镇化道路选择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0年10期
11 倪荣远;;谨防急功近利的城镇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2 沈刚;;中国适合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5期
13 杨新海,王勇;“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趋势[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14 丁小兰;杨少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22期
15 邱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提高城镇发展质量[J];四川建筑;2007年03期
16 王育春;;贵州发展城镇建设探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17 皮晓力;皮晓辉;;绥化市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1期
18 喻磊;张智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之法律思考[J];特区经济;2009年11期
19 曾江辉;;城镇化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年17期
20 俞云峰;周鸣阳;李林贤;;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航;;贵州城镇化道路选择[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成;;以“五坚持”为抓手 推进贵州特色城镇化[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峰;;城镇化: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6 王定芳;;贵州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7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元;孙新章;;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与对策[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李勤;;产业化发展与贵州城镇化可持续发展[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宋元梁;肖卫东;;城镇化与“三农”问题淡出研究[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马远;新疆特色城镇化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3 何邕健;1990年以来天津城镇化格局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赵宏海;安徽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罗应光;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钟春艳;统筹城乡发展中北京郊区城镇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吴江;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云鹏;新疆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石小路;我国城镇化效益评价体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4 张玉敏;转型期莱芜城镇化路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5 王枫秋;新型城镇化中的“村改居”社区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邵帅;城镇化中的资源配置与政府行为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7 谢了;基于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安徽省城镇化路径选择[D];安徽大学;2013年
8 王蕾;甘肃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战略选择[D];兰州大学;2010年
9 王安勐;不良气象条件下城镇化公路安全保障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赵玲;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镇化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河山;新型城镇化:宜居宜业宜游[N];昌吉日报(汉);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利锋;城镇化,让高原人民生活更美好[N];青海日报;2011年
3 仇保兴;坚持走我国的城镇化道路——“C模式”[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记者 胡键 通讯员 岳宗;走广东特色城镇化道路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南方日报;2010年
5 记者王纪洪;江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意见》[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何卓 实习生 王一珺;城镇化不是“单行线”[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社科联基地 执笔 向阳生;积极稳妥推进我省城镇化[N];贵州日报;2010年
8 省校院第十一期进修班学员 周富国;市域城镇化是山西人民的现实愿望[N];山西党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郑莉 王恺;城镇化让百姓安居乐居[N];安徽日报;2010年
10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张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N];湖北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