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油田长8油藏堵水调剖技术研究
【摘要】:西峰油田微裂缝发育,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进,使沿裂缝方向上的采油井遭到暴性水淹,油藏含水上升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入高含水阶段,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的方向性明显,这类油藏如何控水增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注水井调剖技术是改善油田开发矛盾,实现稳产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注水井堵水调剖,能有效的改善吸水剖面,扩波及体积,减小自然递减,提高采收率。虽然前期在西峰三叠系长8油藏开展了一些调剖工作,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注水压力高,爬坡压力受限制的实际情况始终存在
为进一步提高调剖效果,持续可控爬坡压力,研究国内外同类油藏堵水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了储层特点与裂缝水窜特性,开展了室内评价与现场优化相结合的办法,优化了无机复合凝胶体系、有机复合交联两种调剖体系的堵剂配方,提高了堵剂的封堵强度,延长了成胶时间;在段塞设计上采用精细段塞组合模式,强弱反复交替注入,达到了施工期间压力可调可控,平稳上升的目的;在参数设计上以大剂量、小排量注入思路,考虑不同类型堵剂的封堵原理及成胶特点,优化形成了分段塞堵剂用量计算方法,此外通过总结归纳近两年的调剖效果与施工排量的关系,完成了施工排量优化。从现场施工效果来看,爬坡压力逐年放缓,但施工效果逐步变好,初步掌握了适合西峰油田三叠系油藏堵水调剖的整体技术,为今后裂缝治理措施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其它同类油田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
|
|
|
1 |
张福田,阎贵林,李庆印;西峰油田西28-29井组水驱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4期 |
2 |
叶成林;张春生;万单夫;;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_1储层层内非均质特征[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8年02期 |
3 |
赵欣,史基安,王金鹏,王琪,王雷,孙秀建,王有孝;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油砂中不同赋存状态烃的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2005年01期 |
4 |
;信息传真[J];中国石油石化;2004年06期 |
5 |
黄文芳;张春生;万单夫;曾凡成;万单静;;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_1地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7年04期 |
6 |
贾永刚;宁中宏;;西峰油田注水压力升高原因及对策[J];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
7 |
于波;崔智林;刘学刚;钱俪丹;白嫦娥;朱涛;;西峰油田长8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3期 |
8 |
李大建;黎晓茸;;西峰油田油井套管气量测试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
9 |
雷建安,张志国;西峰油田长8砂体沉积微相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3期 |
10 |
曲占庆,王在强,李建廷,潘宏文;西峰油田油井防喷工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10期 |
11 |
宗飞;李玉霞;张浩毅;;西峰油田长8油区注水压力高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4期 |
12 |
王在强;王秀华;潘宏文;巨亚锋;余志海;;油井清防蜡工艺在西峰油田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7年02期 |
13 |
田增瑞;袁恬;;基于资源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研究——西峰模式的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06期 |
14 |
刘军锋;石海霞;顾燕凌;;西峰油田白马南区裂缝发育储层合理开发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5 |
何文祥;马清;;用油藏数值模拟法优化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
16 |
张法;西峰油田油井防喷工艺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4期 |
17 |
王在强;王君;隋学旭;李建廷;杨国锋;曲占庆;;油井自动监测与计量技术在西峰油田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5年06期 |
18 |
广;;西峰油田“数字化”采油管理系统通过国家验收[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19期 |
19 |
黎晓茸;杨立华;李大建;姚洋;;西峰油田注水引起的微粒运移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8年02期 |
20 |
李鲜蓉;柳益群;高辉;白清华;樊婷婷;;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合水地区长8层段储层特征[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