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成藏潜力研究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富县组、延10-延6油层组是该地区侏罗系的主要产油层,发育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属特低孔~低孔、特低渗~低渗储层。本次研究综合应用了地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地球物理测井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学科、一体化的综合分析。建立了目的层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开展了物源与沉积相研究,恢复了研究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并对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储层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油藏的成藏模式。
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有:
1、研究区古地貌划分为侵蚀河谷、古高地、古隆起斜坡带、古阶地、河间丘。具体划分为4条古河:甘陕一级古河谷、庆西二级古河谷及贺旗支河、庆合支河两支三级支河谷;3个高地:演武高地、姬塬高地及子午岭高地;3个斜坡:演武北坡、姬塬南坡及子午岭斜坡;6个河间丘及阶地。
2、研究区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物源方向主要为北和北西、南和南西;侏罗系富县组及延安组延10~延6油层组自下而上构成了河流相-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体系,其中富县组、延10段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自延9段逐渐向上过渡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
3、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为烃源岩、油气运移、储盖组合及成藏等;将研究区油藏类型分为岩性油藏及复合圈闭油藏,其中岩性油藏在研究区多见,而复合圈闭油藏主要发育于研究区北部。
4、结合研究区构造、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等多种因素,划分出研究区古地貌油藏成藏模式分别为河间丘式、坡咀式、斜坡式及高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