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与利用视角的山西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及价值评价研究
【摘要】: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指传统村落的防护、保存、修复、更新、再生以及与当代生活发展相协调而采取的各种必要措施。
山西传统村落数量巨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探索聚落发展史和保护历史遗存的角度看,山西传统村落的发展对研究传统村落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价值。从历史文化地理的角度,以传统村落的物质空间结构和文化空间、社会生活空间为主线,以文化地理研究的实践创新为目的,引入类型学和文化地理学等主要概念,通过挖掘山西省不同区域传统村落文化内涵和文化差异,对山西传统村落的类型进行划分,不仅为文化区划研究、乡村地理学研究以及聚落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也是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发展研究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能用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理论方法,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希望能从地理学角度补充对山西传统村落研究的空白,尝试探索传统村落历史遗存的保护途径。
以往对于山西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从建筑学角度分析单体村落的空间形态,较少关注山西庞大的村落群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文化、生活空间。本文从聚落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多重视角,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方法与社会调查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山西传统村落群的空间结构演变进行系统分析,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与社会生活空间进行综合研究,从不同空间层面构建了传统村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演变的解释框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受山西山脉众多,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土地贫瘠,田不足耕,煤铁资源丰富等多重自然因素的影响,又受晋商的崛起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山西形成了数量庞大、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村落,星罗棋布于山西的各个角落。
(2)山西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及显著的地域文化传承特征。依据区域特征的整体把握,以村落文化的内部相似性为前提,将山西传统村落初步划分为5个基本村落群:河东士族村落群、雁北军事堡寨群、晋中晋商村落群、上党士族商贸村落群和晋西黄土高原村落群,并总结出每一个村落群的不同特点。
(3)运用统计资料、影像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对山西传统村落及其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山西传统村落群的密度较高,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分散、均衡”的特征,传统村落的规模分布较为集中,规模差异程度小。集镇在空间上分布比较分散,集镇之间空间作用力适中;其建制规模偏小的结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文化空间入手,对山西传统村落的文化空间和社会生活空间进行解析,得出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与形态空间是传统村落三个不同层面的空间类型,三者之间既有交叉,又有区别。
(4)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山西传统村落的价值体现及价值构成,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山西省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价值,按评分高低并以皇城村为案例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
(5)整体性保护与分级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传统村落原真性原则、坚持保护与更新相统一的原则,山西传统村落的保护途径保护整体村落、保护历史街区、保护单体建筑、以旅游促发展模式、名品产业发展模式、现代化农业模式、现代化农业模式现代化农业模式、村落功能再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