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技术支持下的泾河流域先秦时期人地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以GIS技术为研究手段,利用泾河流域两千余处先秦遗址,建立考古地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字地形分析,自然资源分析,空间聚类分析及最大熵遗址预测模型等GIS分析方法,对泾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夏商周时期遗址的差异性分布进行定量分析。探究遗址分布所反映的遗址选址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历时性变化趋势,进而试图概括出遗址选址适应环境变化的规律性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归纳与讨论。并结合渭河流域已有研究成果,对所得规律性认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经过分析,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均体现出河流对于遗址选址的强烈导向,但其选址策略经历了从偏好到排斥的变化过程,这主要与泾河流域的地形地貌与气候变化有关。而整体分布态势则明显受气候变化影响,例如夏商周时期由于气温的剧烈降低,遗址分布区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另外,遗址间的凝聚力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这与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另外,本文还将最大熵模型引入遗址预测模型研究中,通过分析及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最大熵模型在考古学研究中的研究价值,为以聚落考古学角度出发研究人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